相关阅读
丑角奇缺 武戏断层
闽剧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当今闽剧界辈分最高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小琴、董小狐、倪小玲在观赏了首届职业闽剧团(唱腔、折子戏)大奖赛后,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看比赛,让我们这群老人悬了30年的心放下来了,按目前的状况,闽剧再健健康康地活50年没问题。”
面对众多的赞美声,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闽剧事业发展的记者,觉得应该静下心来,通过这场颇具规模的比赛思索闽剧繁荣背后存在的问题。
“金生银旦”限制了丑角?
“金生银旦”是闽剧界的老话,本次大奖赛中获得金奖的18位演员中,小生演员占了8位、青衣演员占了7位。在职业闽剧团里,优秀的小生演员月工资在1.5万元至3万元之间,优秀的青衣演员月工资在8000元至1.5万元之间。生、旦、净、丑为戏剧中四大家门,目前,花脸、丑角演员在职业闽剧团里大都不超过5000元,这使得大家都想往小生、青衣方面发展。
闽剧角色早期只有生、旦、丑三个行当,后来吸收徽班、京班体制,逐渐发展出小生、老生、武生、青衣、花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贴、末、杂等十二种角色。花脸在传统闽剧中的应用不是很大,而丑角却是闽剧一大特色。想当初,林务夏、林赶山、唐秀山、杨铁城、朱善根等表演艺术家,在闽剧舞台上塑造了许多丑角,给观众带来欢笑,可如今这类优秀演员太少了。本次获得金、银、铜奖的64位演员中,只有蒋榕海一位是丑角演员。
何时才能再见武戏?
郑奕奏、陈春轩是闽剧界公认的两位大师,他俩一文一武。想当年陈春轩主演的《八大锤》《长坂坡》《四霸天》《大闹天宫》轰动台湾,还受到京剧大师的高度称赞。陈春轩57岁时饰演吴汉,身扎大靠,脚着高靴,还能在台上翻滚跌打,平稳自如。
本次大奖赛没有一位武生演员参赛,意味着昔日闽剧中的武戏已经逐渐失传。专家认为:“现在在艺校教学过程中,常请京剧演员来教闽剧武戏,使闽剧的武戏已经闻不到虾油味了。”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顾伟/文 记者 杨勇/摄)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