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首次开启水下考古 将展开水下遗址普查
泉州自己的水下考古队员吕睿
将开启泉州首次水下考古
吕睿,泉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他与本馆张红兴、泉州海交馆傅恩凤、晋江市博物馆林清哲4人,取得中国水下考古专业资格证,是泉州仅有的自己的水下考古力量。
此前泉州港的文物,更多是从陆地出土而来,这次将考古范围扩大到海上,在吕睿看来,这是从最直接的角度,丰富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史料。
据了解,1974年,福建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泉州湾泥土里,发掘出一艘宋代木造海船,这是泉州近代最早挖掘的唯一一艘沉船。但至今,再未对泉州水下进行过考古活动。
水下遗迹会多样化
泉州海岸线有49处可停靠船只的天然避风港湾。北宋时期(1087年),泉州市舶司设立,确立泉州港的地位。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天然的港湾多,稍加建设,就可成码头。泉州今天仍遗留不少古代码头,如法石、石湖、永宁等。而有港湾处,一般会有铁器、石头、木板、堤岸,甚至是海边兴建的宗教寺庙及渔业相关遗迹。
“这次水下考古,可能不仅挖出古船遗址、瓷器,还可能挖出残存的香料、茶叶等”,国家水下考古者吕睿猜想,当年郑成功海商团的遗迹,或蒲寿庚(宋末元初人,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在泉州留下的遗迹等,都可能被发现;此外,应该还可能有水下古港、古建筑遗址等,相当丰富。
陈建中认为,如能发现泉州湾海上遗迹,将印证泉州古港在中国海洋交通史,乃至世界海洋交通历史的地位。希望在惠安、晋江、泉港等重要出海口,多挖出一些东西来。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