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间的全民文化盛宴——一个城市的集邮热情
采访手记
邮票·啤酒
记者 陈梦婕 实习生 邹晨莹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长乐营前博雅塔海关内开设罗星塔邮局,这是我国最早一批官办邮局。
这间小小的邮局从此开启了长乐与邮票割不断的历史渊源。从一张张漂洋过海寄来的侨批开始,长乐民间集邮悄然成风。早在民国年间,长乐人施秉章就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最早的邮会——“北平邮票交换会”。如今,这个县级市先后在国际和世界邮展获大镀金奖3次、镀金奖3次,全国邮展金奖3次、大镀金奖4次,集邮人数多达三万余人,去年,又获封“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称号。
采访中,全国最大棉纺织厂商之一的长乐经纬集团创办人林梅燕随手就从办公室的抽屉里掏出一本邮集细数来历。繁忙工作中,这些小小的邮票是他偷闲小憩的寄托。78岁的李齐品陪我们去吴航中心小学,顺道在学校里的吴航少年邮局花几块钱买了一版新出的兰花邮票,时不时地从口袋里摸出玩赏,喜不自禁。站在柜台里热情张罗的是11岁的邮局局长张博文。
现如今,一提到收藏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天价”、“升值”等词汇,被称为“记录一个特定时代人文标本”的邮票,交易行情也是日渐升温。可是在长乐,我所看到收藏景象却更像是一场属于全民的文化盛宴。
夏日将至,罗道光的专题邮集《啤酒》也刚好完成了。在扉页上,贴着一张“拜恩1905年私人订购邮资片”,画面是两位先生在青草地上愉快地喝着啤酒,上边是罗道光为邮集配的开篇文字:“在暑热的日子里,喝上一杯冒着泡沫的啤酒,清凉解暑,多么惬意!别急,这两位先生过完酒瘾,还会给我们讲有关啤酒的故事呢!”
或许,对于当地人来说,邮票就如这啤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男女老少都能够拥有的欢乐。
![]() |
![]() |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