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4月26日讯(记者 叶碧玉)千年雅乐南音应如何创新,才能被更多年轻人所接受?昨日,泉州市南音专家在泉州七中举行“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课题开题报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中的创新模式。
这一课题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基础上申请的一个子课题。课题组负责人、南音传承人郑芳卉老师认为,传统泉州南音的伴奏是单旋律且结构缺乏变化,多为单声部唱法,容易让年轻人产生距离感。“如果能在保留南音独有的韵腔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技法,探讨多声部合唱的模式,让更多学生热爱并演唱南音,相信能够在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其实,早在2006年7月,泉州七中合唱团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时,就大胆采用了多声部合唱的方式来演绎南音曲目,得到世界级评委的认可和好评,并获得银奖。“实践证明,南音多声部合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为践行“多声部合唱”教学模式,泉州七中将设立5万元专项基金,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同时邀请业界专家作为课题艺术顾问,指导南音教学和研究。
“我们的目的是传承南音文化,在保留南音精髓的基础上达到合唱、和声的效果,让南音老艺人和广大南音爱好者能够接受和认可,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郑芳卉老师说。
相关报道>>>
千年雅南音加入多声部唱法
早报讯 (记者 张文璟)泉州南音,这一千年雅乐穿上“新衣”创新唱法。昨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南音多声部合唱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泉州七中举行,曲曲南音萦绕校园。
南音传承人、课题组负责人郑芳卉说,千百年来,传统的南音都是单声部的,仅有清唱、对唱、小组唱的表演形式,在南音教学上,也是由老艺人口对口进行单一的传授。而如今,为了突破这一传统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南音、喜爱南音,尝试多声部合唱的表演方式,表演由学生合唱团进行。于是,这一课题名称定为《南音多声部合唱》,课题正式向国家教育部申报并已获得通过。
“多声部唱法,这对泉州南音来说是一种发展,它是南音走向青少年的一条好路子。”市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谢万智表示,目前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中,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传承人有20多人,但传承人分布在学校的少之又少。南音这一古老音乐尝试创新,将以更新的形式吸引观众特别是学生一代,这无疑将让南音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泉州南音顺利通过投票表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悉,泉州南音作为古曲,除了唱法等表演形式有所创新之处,我市还在舞美、灯光等方面对相关著名曲目进行重新包装,一些排演曲目中不乏创新力作。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