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竹艺大王”想办博物馆 把竹子分的比头发还细
http://wmf.fjsen.com 2011-11-23 08:17   来源:福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最让郭宅人自豪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鹰厦铁路福建段工地所用的扁担、土石筐、畚箕基本都来自郭宅村。

鹰厦铁路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

第二件事:发明竹壳热水瓶。在此之前,热水瓶壳多为铁质,而当时国家马口铁奇缺,郭宅人发明了竹壳热水瓶,畅销全国,最多时一个月要生产10万个热水瓶竹壳。

第三件事:新中国成立不久,郭宅竹编就开始为国家赚外汇,国家用这些外汇进口了宝贵的紧缺药品,救人无数。

资源:存有乾隆年间竹艺精品

郭孔海说,他的人生还有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办一个竹艺博物馆,让后人了解闽都竹艺辉煌的历史,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习竹编,把这流传了千年的手艺传下去。

我们问:“展品够吗?”郭孔海的回答很坚定:“足够!”

原来,郭宅家家户户都存有竹艺精品,其中还有多件乾隆年间精品。清朝时,郭宅有“竹艺三杰”,分别是郭朱哥、郭海弟、郭红弟。其中郭海弟后人保存了三件先祖创作的竹编精品,一件是四方菜盘,一件是工具箱,一件是刀具箱,极精美。郭孔海说:“人家都说我的手艺好,但我的水平只达到郭海弟的80%。”

郭孔海收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郭宅村不同时期的竹艺精品,我们有幸参观了其收藏品中“大众化”的那部分,但足以让我们赞叹不已。

按郭孔海的设想,在郭氏祠堂里拿出一间或两间房作竹艺博物馆,各家各户将珍藏的精品拿出来,放进竹艺博物馆,辅以老照片、文字介绍和部分制竹工具展示。

他说,其实整个郭宅村就是一个大博物馆,现在村里还保存有竹器厂旧址以及历代竹艺师傅敬奉境神的庙,还有十几个竹编小作坊,有做鸟笼的,有做摇篮的,有做簸箕的,有做礼盒的,有做躺椅的,这些作坊都能开发成分馆。

加上现在政府准备整治白湖河,当年正是白湖河将闽北大竹和永泰细竹运至郭宅。

每年运竹时,整条白湖河因为挤满绿色的竹排而成为一条绿河。现在七星桥和古码头都在,“我们可以恢复绿河景观”。

憧憬:开辟闽都竹艺专线游

郭孔海和郭仕文一边带着我们在郭宅村穿行,一边绘声绘色地说着对郭宅明天的畅想:“可以在我们郭宅开辟闽都竹艺专线游,先到郭氏祠堂里闽都竹艺博物馆参观,之后参观郭宅现存的古迹,再参观几个竹编作坊,接着到大王宫参观一下我们郭宅的孙悟空信仰。我们郭宅做竹编的人都拜孙大圣,因为做竹艺要不断推陈出新,要不断改革,孙悟空办法多,所以我们都拜他。最后,到七星古桥去,从桥边古码头乘竹排游白湖河……”(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文 杨勇/摄)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