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竹艺大王”想办博物馆 把竹子分的比头发还细
http://wmf.fjsen.com 2011-11-23 08:17   来源:福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他能将竹子分得比头发丝还细

他创作了三万多件竹制艺术品

他带着竹艺精品参加了整整100届广交会

福州新闻网讯 上周末,本报记者再次走进不产绿竹但却成为“八闽竹编第一乡”的仓山区郭宅村。

得知我们想采访竹艺传人,正在郭氏祠堂聊天的老人冒着大雨,穿过村子,将我们带到正在老人活动中心聊天的郭孔海面前。

村祠堂副理事长郭仕文说:“我们村一千多年竹编历史都装在他肚子里,他是我们村现在竹编手艺最高的人,当过竹器厂厂长,眼下日本人还天天来缠着要他做的竹艺拐杖。”

郭孔海笑着说:“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办一座闽都竹艺馆,有空才给日本人做几把拐杖,我告诉他们我做的是艺术品,用时髦的话说是文化创意产品,要把创意的价值体现在价格上。”

神奇:闭着眼就能编织竹艺品

郭宅老人活动中心的每一处都在提醒着外人:这里是八闽第一竹编之乡。躺椅、板凳、椅子、沙发、茶几,全是竹子编的;采访中不断有老人来活动中心,他们用的遮雨工具是竹编斗笠,这种斗笠,福州人用了1000多年、直到近30年才逐渐被雨伞所取代。

活动中心内有30多位老人,他们的技术虽然没有郭孔海高超,但没有一人不会闭着眼睛编竹器。郭孔海说:“我们都是摸着篾刀、竹子长大的,练的是童子功。”

郭仕文举了举自己手中的竹斗笠,说:“像这样的斗笠,过去6岁的孩子就能编。”另一位大爷拖过一把竹椅,说:“像这样的竹椅,我7岁时就会做。”

郭孔海指指门边放着的一把古铜色的竹沙发,说:“那是我70岁生日时做的,送给老人活动中心。用了9年,还好好的。”记者进门时就看到这套沙发,还以为是红木的。

郭孔海的手艺,是目前公认的全市第一。1933年,他出生于郭宅竹艺世家。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郭宅村竹编师傅成立竹器社,郭孔海回乡,从此一直是郭宅村竹器业领军人物之一,先后长期担任福州竹器厂厂长、福州市草竹制品厂厂长。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