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民情风俗 > 正文
漳平奇和洞史前文化之谜何时解开
http://wmf.fjsen.com 2011-05-10 15:11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记者 傅晓君 通讯员 陈晓霞 张永辉

2011年元旦刚过,由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和福建博物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队长范雪春的带领下,又来到漳平市象湖镇的奇和洞。

这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小心翼翼地发掘每一地层,辨别每一块化石。“头盖骨!”队员赵兰玉的惊叫声震惊了在场所有的人。发现头盖骨,标志着奇和洞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这一成果来之不易,是我市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不懈努力的结果。

奇和洞头盖骨的发现,迅速引起了中科院和社科院专家们的关注。当时虽已临近春节,天气特别冷,北京专家的工作也十分繁忙,但他们接到报告后,马上意识到这将有可能是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宝贝”,有可能是一个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重大发现,他们纷纷放下手头工作,匆匆来到奇和洞,共同见证这一重大发现。

经过这些日子的研究分析,令专家们惊喜不已的是,这个头盖骨为晚期智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一万多年。那么他从哪里来?他和我们的祖先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他的出现和这里丰富的文化层以及各个文化层之间的关系,能否准确地告诉我们在这片土地下所蕴藏的历史?专家们十分兴奋说,奇和洞所要告诉人们的故事,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

从今年1月起,记者对考古活动进行全程跟踪采访,记录考古发掘过程中的点滴,采访权威专家,今天本报刊发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抢救性试探发掘 奇和洞一直有人类活动

□ 记者 王仰华 傅晓君

奇和洞坐落在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4公里,黛烟山下,海拔266米,奇和洞当地人也称蝙蝠洞。

决定对奇和洞进行探秘发掘,缘于2007年4月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文化与出版局创新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思路,成立以市文化与出版局分管文物工作的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史明,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傅柒生,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曾汉辉分别担任组长的古人类、古脊椎、南海国三个专项调查组。聘请国内有关专家,从2008年8月开始,展开龙岩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考古调查工作,奇和洞首次被列入调查范围。

从2008年8月上旬起,在市财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市文化与出版局筹资数十万元,第一次对洞穴展开全方位调查,但几次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2009年1月,为进一步论证奇和洞的发掘价值,市文化与出版局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金昌柱教授、黑龙江自然博物馆杨秀娟研究员前往考察、论证。

究竟奇和洞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奇和洞是否有进一步发掘的价值?2009年2月,市文化与出版局领导综合专家的意见后采取一个“特殊”的措施,他们根据奇和洞面临矿山开采随时可能被炸毁的现实,决定进行抢救性试探挖掘。于是,他们在遵守文物保护法的前提下,根据有关规定,在奇和洞开挖一个小小的探沟,以解剖洞口的堆积情况。

抢救性试探发掘面临着考验和挑战,令人欣慰的是,这次发掘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在洞穴地表的钙板层下,发现了数百件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集中了更新世华南哺乳动物大熊猫——剑齿象群的精华:包括灵长目的猴科,长鼻目的东方剑齿象,食肉目的犬科、熊科、大熊猫科等,奇蹄目的华南巨貘、中国犀等,偶蹄目的獐、鹿、野猪、牛等。其中,灵长类(与人类最近的一个哺乳动物门类)化石数量超过福建其他地方已发现文物数量的总和。可以初步判断,史前奇和洞一直就有人类活动。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