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民情风俗 > 正文
话说闽江:消失的闽江“吉普赛人” 疍民话今昔
http://wmf.fjsen.com 2011-04-06 16:04   来源:福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每逢涨潮,江依媄一家人的“上班时间”便到了。“捞上来的大多数是蚬子、虾,偶尔也有淡水鱼,都比较小。”江依媄说,不管捞上来的鱼多小,他们都舍不得自己吃,全都拿去换钱买米。“我们靠天吃饭,经常一连很多天都没什么收获,收成特别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两三元钱。”据介绍,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仅十七八元,老技工每月能拿三十元左右。

船头支个炉子就是“厨房”了,烧的是捡来的木柴,洗菜做饭用的水是直接从闽江里舀上来的。那时,船家们多数停靠在现在的二桥到三桥间。当时这里的码头又称“米坞”,很多贩卖大米的商船在此停靠交易。

江依媄丈夫家有三代人在船上生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约40年前,木船漏水了,不能再用。他们只好上了岸,用从船上拆下的木料,搭了简易的木房。不能再靠打渔为生,江依媄和家人便四处打零工讨生活。

再后来,生活渐渐好转,他们搬去了新村,住进了砖房;又过了10多年,搬到了新的住宅小区。“在利嘉花园这里住了12年了。”江依媄现在的家有50多平方米,唐依珠的家有60多平方米,老人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当年一条船挤八九个人的艰辛日子,一去不复返,她们的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变化。两位老人都办理了城镇居民医保,每逢拗九、重阳等节日,社区还会为老人们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老姐妹每天去菜市场或超市买菜。闲时,小区的小公园,是她们常去的地方,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晒晒太阳,聊些家长里短,安享属于她们的幸福晚年。

(福州日报记者 贺鹏 杨莹)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