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民情风俗 > 正文
话说闽江:消失的闽江“吉普赛人” 疍民话今昔
http://wmf.fjsen.com 2011-04-06 16:04   来源:福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他们从何而来?

这是一个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说清楚的问题。

早期疍民“不谙文字,不记岁年”,鲜有内部流传的书面记录,他们只知道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而外界史料也大多三言两语,语焉不详,其起源迄今学界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他们的来历虽已难以确证,但不乏种种离奇的传说。有人认为,他们是来自闽江流域的先民;有人说,他们是被汉武帝灭国的闽越人后代,与畲同源;还有人说,他们是失败避难的人,因犯了事无处为生,索性隐姓埋名,逃入江海避难,过起水上生活,颇有点落草为寇的意味。如东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顺海南下,失败后部下四散,有一部分乘船漂泊成为水上人家,从事打渔、摆渡等职业。

或许,他们的源流本来就复杂。到了1950年,闽江下游的疍民已有3万之众,他们主要分布在三县洲、帮洲、义洲、鸭姆洲、泛船浦、上渡、中洲、苍霞、水部,还散布到南屿、洪塘、马江、亭江、琯头、琅岐等地,以及闽侯、长乐、永泰、闽清、罗源、连江等沿江的江汊港湾。

他们的姓也大多与水或水上生活有关,有江、唐、翁、欧、池、浦、下、倪、陈、林、赖、郭、卢等二十余姓。这些姓氏中,“欧”即“鸥”之意,“翁”即“渔翁”之意,池、江、浦等则以住居水域为姓,有较明显的职业与生活环境特征。

就这样,直到50年多前,闽江江面上还密密麻麻摆满了船,大船、小船、舢板,横七竖八地沿江排开,留出仅容来往船只通过的一条河道;男人、女人、小孩,或身形矫健出没于船篷之间,或在船舷上健步如飞。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终其一生就在这些小船上度过的。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