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沧桑巨变,历尽“文革”等劫难兴废后,福建都城隍庙日渐式微,大量文物流失。1997年,在多方支持下福建都城隍庙在原城隍庙阴阳司、侯爷殿的旧址上重建,如今初具规模的城隍庙大殿、三清阁和陈太后殿等占地面积742平方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郑板桥的手迹“城隍庙”镏金大字牌匾张挂于大殿一楼门楣上,左书“护国”、右书“佑民”,且有对联曰:“威镇都城惩腐恶,雄居左海保平安。”大殿二楼供奉城隍公、城隍娘娘、太岁与侯爷。福州屏东泰山宫墙壁上保存着清道光年间所作的“福建十二府州城隍朝泰山”壁画,后人将之摹画到福建都城隍庙大殿的两边墙上,画中的十二府赫然有台湾府城隍,证实了两岸在城隍神信仰上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台湾奉祀城隍神起始于17世纪中叶即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第一座城隍庙建于台南,称“府城陛庙”,清统一台湾后又先后在台南、诸罗、风山三地建起了县级城隍庙,此后随着台湾地方设置的不断扩大,各市、县也都相继建造了城隍庙。“邑人跨海,神随民迁,两岸同根,情钟骨肉”。清代台湾的城隍庙最初多由官府兴建,但后来许多地方民间也纷纷建造,这些庙宇被称为“移民城隍”。 据《福州市宗教志》载,目前台湾各地共有大小城隍庙近50座,均奉福州冶山都城隍庙为祖庙。
由于台湾历史上曾长期隶属福建,许多官员到台湾履任,必须先经过作为福建首郡的福州,福州都城隍庙的祭祀仪式对台湾官员影响甚巨。到近现代,福建都城隍庙在台湾信众心目中的地位仍十分神圣,20世纪80年代后,台南、南投、新竹、高雄等地台胞纷纷组织进香团,专程来福州寻根认祖、晋渴祖神并举行分灵节仪式。福建都城隍庙重修时许多台湾信徒也慷慨捐资,为的是“寻根有所,观览无憾”。1996年秋,首届闽台城隍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隆重召开,随后又分别在福建的龙海、厦门、长汀召开了三届。如今,福建省都城隍庙香火鼎盛,声名远播,台湾香客纷至沓来,海峡两岸城隍信仰的民间交流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专家点评
福建省文史馆馆员、昙石山博客馆首欧潭生:妈祖是海上保护神,城隍则是陆地保护神,古时有城必有城隍庙。福建都城隍庙作为现存最早的都城隍庙,与台湾的关系十分密切。清代台湾隶属福建,所以台湾的城隍庙都归福建都城隍庙管辖,台湾南投竹山城隍庙就是由福建都城隍庙直接分灵过去的。现在每年都有台湾香客前来福建都城隍庙上香拜祭,更有信徒捐修大殿。 (记者 林娟)
责任编辑: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