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民营书店的梦想与现实(组图)
http://wmf.fjsen.com 2010-10-19 11:25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销售纯粹的、具有专业性倾向书籍的书店,同样得到一部分书友的喜爱和支持。     

    在书店里开辟咖啡馆或茶室,销售文化生活精品,并不时举办各种活动,将读书打造成一种小资生活,这是否会成为民营书店的一种发展趋势?     

    推开那扇狭小的玻璃门,走进位于福州市鼓屏路上的晓风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从墙根堆到屋顶的书卷。读者或俯下身子寻找书籍,或倚着书柜而立,或坐在通往二楼的阶梯边缘……

    一切都如此宁静,丝毫看不出这是经历过一场暴风雨的“劫后余生”。今年3月,晓风书屋因为店租猛涨,不得不暂停营业。“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兴起,给我们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冲击,店租的提升,更让我们雪上加霜,”晓风书屋福州区负责人林卫平说。

    然而,晓风书屋仍然是幸运的,经过反复协调和争取后,书屋终于重新开业。相比较之下,许许多多曾经辉煌的书店,如第三极书局、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明君书店、左岸书店……不是关闭,就是被迫压缩规模。

    书屋暂停营业的日子,不时有书友前去献花,心中怀有惋惜和愧疚。“像我这样的围观者不少,但总期盼着晓风能重新开张,直到今天又在豆瓣上看到晓风将在原址复活的消息,除去一些欣慰,能做到的就是带儿子多去逛逛。”书屋重新营业后,书友“老傻”写下了这些文字。

    晓风书屋一直走的都是因地制宜的路子,适应周围环境。比如厦门的SM广场店,门口堆放着《男人装》《瑞丽》之类的时尚周刊。鼓浪屿的店面则主要针对游客,满架的建筑、摄影、绘画等艺术类书籍。而毗邻高校的福州师大店也异于屏山店,它更倾向于纯学术书籍。

    而晓风书屋更大的手笔在于正在评估中的福州三坊七巷店,其面积达5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场地做图书,300平方米的场地做咖啡茶座,引入文学沙龙,学术讲座等文化活动”,林卫平说:“我们将打造一家读书、聚会、交友的读书人会所”。

    这种复合式经营模式,也是其他不少民营书店所采取的生存之道。在光合作用书房里,书籍、CD、文化用品、精品饰物等物品的摆放错落有致。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是,它还设有“悦读咖啡馆”。

    “我们在书籍业务上的销售利润并不乐观,扣除物流、人力、房租的成本之后,销售净利润率只在3%左右,”光合作用书房创始人孙池女士坦率地说:“与光合作用书房气质相似的CD、杂志、文化用品等,其毛利率至少要比书籍高出10%,销售额更是占到了销售总收入的60%左右。”除了直营连锁店,光合作用还将触角伸往超市量贩图书专柜、图书批发、图书团体订购、图书发行代理。

    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的阳光书吧,则颇有“大隐于市”的风骨。在游人如织的街道上,迈进这座古民居院落的大门,绕开一堵照壁,豁然是一方宁静的、绿色盎然的天井。读者可以在厅室里,或者随意地翻书,或者边听着悠扬的音乐边浏览网页,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发呆……

    如果说,面对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夹击,面对店租的迅速上涨,民营书店经营者们犹可想尽招数,探索生存和发展之道,那么,有一些事实却终究是他们无能为力的:2009年中国图书出版的总产值不到800亿元,其中约70%源自各类教材、教辅;中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人大概只占到5%,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是50本。

    “我知道当梦想照进现实,那将是多么的艰难,

    就如我当年也梦想着即使开书店也可以赚足旅费关上门去旅行回来再开门,

    这样的梦想我放弃了,

    因为艰难更因为有更美好的梦想牵引着我,憧憬美好的力量支撑着我! ”

    孙池女士在一次颁奖礼上发表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曾经让许多爱书人热泪盈眶:让上班族在窗明几净的阅读空间里读书,在所有社区都有一家儿童书店,每家书店都可以24小时守候读书的人,让书店一条街如花般地开成美丽的阅读风景线……  见习记者 周明太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