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当博饼成为一种文化--厦门中秋博饼民俗探析
http://wmf.fjsen.com 2010-09-29 16:01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非遗”之路

博饼有什么价值呢?

“化腐朽为神奇!”何丙仲认为,这项民俗活动把状元筹这种不健康的赌博方式变成群众能接受、充满快乐的节庆活动。博饼经过引导、保护和弘扬,在增进精神文明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两岸人民同祖同宗同习俗,通过博饼活动,可进一步加深两岸人民的沟通和联系,使之成为对台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

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叶细致,概括了博饼的三大精神特质。一是团圆精神,全家老小、亲朋好友对月博饼,亲情融融,欢乐祥和;二是拼搏精神,状元只有一个,大家都力争上游、拼搏到底;三是平等精神,男女老少只要遵守博饼规则,就可以同桌竞技。正是这三种精神,引导博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认为,博饼本质上是一种略带博彩性质的游戏,但作为游戏,它有“有惊无险、有竞无争、贵在参与、皆大欢喜”的优点,这样好的游戏娱乐应当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正是看中这份民间财富,厦门市制定了《关于研究、弘扬厦门中秋博饼文化的计划》,确定负责保护该项目的机构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自2002年起,陆续在中秋前后组织文史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在新闻媒体特辟专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由有关部门主办的厦门中秋博饼节,用民俗活动的形式来弘扬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06年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厦门5个项目(答嘴鼓、蔡氏漆线雕、歌仔戏、南音、高甲戏)榜上有名,人气最旺的博饼项目却榜上无名,这让许多市民大感意外。“没被选上,可能因为它不是濒危的。”何丙仲说,“如果没有加以规范,博饼有可能向博弈方向倾斜,我们希望通过申遗,更多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将其引入正轨。”

2008年,中秋博饼终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