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广东汕头南澳岛“三点金”海域“南澳Ⅰ号”出水的约5000件文物中,80%为漳州窑青花瓷,即克拉克瓷。
“南澳Ⅰ号”从今年4月起打捞,目前基本可确定该沉船为明万历年间的货运船。初步推测,该船从漳州月港装载出港,目的地为东南亚或非洲。可见,明清时期伴随漳州月港的兴起,漳州窑青花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海外。
这批漳州窑青花瓷的出水,标志明清以来备受欧洲王公贵族追捧的克拉克瓷身世再次被证实,成为古代漳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又一力证。
克拉克瓷的家乡
平和县五寨乡后巷村村后一片茂密树林中,脚下没有枯枝挡道,却能清晰听见噼里啪啦像踩在枯枝上的声音。这是古窑址古瓷碎片被踩裂发出的声响。用手扒开虚土,脚下不但瓷器碎片成堆,还有众多变形或残缺的瓷碗、瓷碟之类。这些残碎品,仿佛正在诉说昔日古窑址的辉煌。
这里,正是400多年来备受海外推崇的克拉克瓷的源头。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了一艘名为“克拉克”的葡萄牙商船,船上装有近10万件中国青花瓷。这批瓷器被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因为不明产地,这批瓷器被命名为“克拉克瓷”。
近年来,沉没于1600年的菲律宾“圣迭戈号”、1613年葬身非洲西部圣赫拿岛海域的“白狮号”,以及埃及福斯塔遗址、日本关西地区等,相继发现了大量的克拉克瓷。
但是,克拉克瓷的产地到底在哪里?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派出专家组到平和,在南胜、五寨等古窑址发现了一些与克拉克瓷相仿的瓷器残片。
上世纪80年代,叶文程等专家发现,平和当地出产的青花瓷盘与瓷器残片标本,与克拉克瓷的特征极为相似。
1992年,一支由中日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对平和窑遗址进行勘察。1994年至1998年,考古队先后三次对南胜华仔楼窑址、田坑窑址及五寨洞口窑址、陂沟窑址等进行发掘。结果令人喜出望外,出土的青花瓷器,纹饰、风格、工艺与克拉克瓷完全相似。
平和作为克拉克瓷的家乡,最终被确定。
责任编辑: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