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南澳一号的货物是可能销往东南亚、日本等地的说法和判断
第三,航线相符。
南澳位于南澳岛地处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各国,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南海,直达爪哇,印度尼西亚等南洋各国,系闽海入粤海之门户,“为诸夷贡道所必经”。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南澳在明朝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在明代已是中外舶商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或者说是国际贸易货物的转运、集散中继站与必经之路。而李旦早就是印尼最著名的华侨首领和航运家。无论是走私到印尼还是日本,也不管他是与西班牙人还是葡萄牙人经商,从南澳经过的可能性都相当大。
“从澎湖到南澳,这是李旦所熟悉的航线,也是泉州人很早就熟悉的航线。我的判断是李旦的商船是通过这条航线运出去的。他是荷兰人入侵中国占据澎湖时中荷两国的调解人,正是荷兰人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撤往台湾,才有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之事。另外,历史上(清朝)就有两位惠安人任过南澳总兵,一个是张勇,一个是阮钦为。
我更赞同南澳一号的货物是可能销往东南亚、日本等地的说法和判断,而不赞同是中国商船直航非洲等判断。”
与李旦走私铜料的历史相符
第四,货物相符。发现的铜料与大炮。
2010年4月9日“南澳Ⅰ号”出水打捞的瓷器大都是克拉克瓷,产自福建漳州,有专家已鉴定不少瓷器来自漳州的平和窑。媒体还披露,从“南澳Ⅰ号”上还出水了较为稀有的铜材,还有大量铜钱火炮 涉嫌武装走私。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考古现场领队孙键猜测 “南澳Ⅰ号”很可能是一艘武装商船,是只武装走私船。
张国琳认为,船上发现了铜料,这是明政府禁止出口的,属于走私性质。这正符合李旦的所作所为,符合有关他的历史记载。专家还发现有大炮,也符合李旦作为走私大王武装保护的特征。
货物相符。从船上发现有走私铜料来讲,与李旦早就走私铜料的历史相符。
当时的海上贸易贩铜出海是有可观利润的。因为明朝时期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度,银两可以兑换大量的铜钱,而这些铜钱在海外很多国家甚至是作为硬通货来使用,铜料在国内的价格远低于东南亚甚至印度洋一些国家。所以,李旦走私铜料不仅是有前科,而且也在情理之中。
岩生成一在《明末侨寓日本支那人甲必丹李旦考》一文中记载,平户之英国商馆馆长Richard Cocks一直与李旦交往甚深,他的日记始自一六一五年六月一日,提及李旦的有两封。致李旦的第二封书简是在经过四年多后的一六一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商馆馆长Cocks以日文写给逗留在长崎的李旦。书简保存于隶属大英图书馆的印度厅文库(India Office Library),有文如下:
“我等准备前往长崎。因此,正月等你前来。我亦想修书予华宇告知,至于甲必丹殿下,也请代为致意。
一、铜一千五十斤,已交予贵府之家臣新右卫门,若仍有需要时请再告知。……”
此信明确无误地表明李旦曾经走私铜料卖给英商,而且数量巨大。从这个数量上来讲,显然,李旦走私铜料已是司空见惯之常事,非偶尔为之。
责任编辑:邱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