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历史概况 > 正文
建文帝出亡宁德之谜揭秘六:建文帝入闽奔泉州
http://wmf.fjsen.com 2009-09-23 15:17   来源:宁德网    我来说两句

  刘志成认为,可能就是因为念海收留了建文帝、藏匿了建文帝,这件事情后来被追到这里的李挺知道了,然后上报朝廷,把念海抓走杀掉了,后来修开元寺志就不敢把这段历史写进去,于是就留下了一段空白。

  缺失的记载丰富了人们的想像,但历史的真相又究竟如何呢?

  在继续深入查证的过程中,李悌仁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开人们心中疑虑的史征。

  明永乐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政府大量禁军被派驻到泉州,开元寺成了驻扎明军的军营。开元寺的很多建筑都成了军武器制造厂,如果建文帝逃到泉州显然是自投罗网。因此他来开元寺当和尚也就极不可能了。

  有关史学家认为,史籍上记载“朱棣曾派一个叫李挺的官员到武汉罗汉寺追查建文帝的下落,一路追踪到泉州。”从这件事看来,建文帝一行的踪迹已经到了泉州。

  因此,研究小组认为,建文帝一行在泉州逗留片刻之后,考虑到朱棣势必会布下天罗地网搜查自己,建文帝担心行踪败露,于是一经寻得合适时机,他就离开了泉州。

  “程济幻术”声东击西 李挺穷追建文到海外

  在相关史料中,关于李挺穷追建文帝一行,留下了许多记载。

  据泉州海交馆刘志成研究员的研究认为,一听说建文帝一行踪迹到武昌罗汉寺,朱棣立即派一个叫李挺的官员到武昌罗汉寺追查建文帝的下落。经过对下人盘查,他得到这样一个信息:确实有两个僧人来过,但他们已经去往泉州方向……于是李挺也迅速赶往泉州……李挺到泉州后,却探闻建文帝一行已坐阿拉伯船漂洋过海而去,便立即回京向永乐皇帝汇报。大权在握的明成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建文帝。于是,他命令李挺同郑和一起下西洋,继续寻找传说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研究小组经过调查,得出的看法是:李挺应该是永乐最早派出寻找建文帝的一路人马,他的职务应该是锦衣卫指挥使或相当于此的职务(不过目前研究小组尚未从《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及一些相关资料查到李挺的个人资料。)

  研究小组还认为,李挺他们追踪到武昌的,不是建文帝的真身,而是建文帝的替身,即程济在神乐观布置的几路疑兵而已。他们打着建文帝的旗号,将李挺这一路人马吸引到中南、西南方向,让他们绕了一个大弯。这也正是正史中所载的“程济之幻术”。建文帝替身(其中必有一人是建文帝贴身太监周怒或何济)一路人马到达泉州开元寺找不到建文帝,(按神乐观行前计划,他们应到泉州开元寺与建文帝真身汇合。想不到阴差阳错,真正的建文帝原计划要寻找的洁庵禅师却于永乐二年被推举到雪峰寺去当住持,建文帝自然也就没有在开元寺呆下去。)李挺这一路人马自然也就找不到建文帝了。兼之先于这两路人马到达泉州的建文帝、程济、牛景先、郑洽等人再次使用疑兵之计,事先就散布“建文帝乘船漂洋出海”的信息,致使李挺等人又一次中计———也可说是中了程济的“幻术”,将假信息上报朱棣,于是便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故事当然远未结束。在一连串的虚实之间穷追猛击之后,直到郑和第三次或第四次下西洋期间,他在福州雪峰寺遇上了躲在其间的建文帝。

  建文帝史料④

  宽刑省狱

  接手朝政的建文帝继续着手改革,并着力改变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他认为:“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因而,屡兴大狱,杀的人很多,还使用了许多恐怖的刑罚,如抽筋、剥皮、阉割、凌迟等,因此有获罪的大臣跪求“臣罪当诛,谢主隆恩”,比较起来,能被砍头也成了幸运的事。

  建文帝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后力图改变这种情况。他在做皇太孙时就向祖父请求更定《大明律》。他以《大明律》与历朝法律作比较,认为《大明律》用刑过重,改正了其中量刑较重的部分律法。其父朱标生前曾练习处理国事,以宽大为怀。朱标死后,太祖也叫朱允炆断刑狱之事,朱允炆一如其父风格。那时,他就获得了广泛的称誉。即位后,他力图全面改正洪武吏治,创造出和谐的宽政。建文帝即位仅一个多月,即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洪武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据记载,建文朝监狱里的罪犯比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记者 缪洪通 文/图)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