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历史概况 > 正文
建文帝出亡宁德之谜揭秘四:郑岐村秘语
http://wmf.fjsen.com 2009-09-16 16:21   来源:宁德网    我来说两句

  郑三合就是郑洽 一个古老的文字拆分游戏?

  郑三合为什么就是郑洽?“三合其实是就洽字拆开来,洽是水之合,岐是山之分,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用反义词互解互义来表达真实含义的手法。”研究小组负责人王道亨说,郑洽不敢暴露真实身份而采取这种办法,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而研究小组的高翔宇等同志对“郑岐”这个地名作了一番研究后认为,“岐”与“洽”两字是有出处的。古书《作法六秘说》云:“离者,合之反也。岐者,洽之反也。”这个郑岐分明是在巧用古文字拆解反证法告诉后人:“郑岐就是郑洽”。如若是这样,这一条证据是十分有力的。研究小组之后还对“牛头岗”与“南埕”两地展开研究之后认为,这些地方很有可能与牛景先、程济两名从亡大臣有关。

  郑洽当年居住过的廉坑、井上、郑岐三村,正是环绕着金贝寺与上金贝建文帝陵山脚下、东海边上的三个渔村(此处西坡塘未建以前,海水可淹 至上金贝山脚下)。而郑洽的墓葬就在上金贝的山脚下、104国道内侧。浙江浦江郑义门郑氏宗亲会考察团在考察完墓址后,认为,建文帝葬在山上,郑洽葬在山下,完全符合忠智公郑洽的忠臣性格:生为建文帝护卫,死为建文帝守陵!

  两村认亲 600年之后将重逢?

  古代的郑义门郑氏八世祖、建文朝翰林待诏郑洽,随着建文帝的逊国而跟随其出亡,最终不知下落。郑义门也为此寻了几百年不见踪迹。如今,也只有在郑义门的传家之作———《希忠录》中,能寻找到一些有关郑洽生前的歌颂赞美之词以及出亡后的隐讳信息。

  但历史总似在与人开着玩笑。郑岐村透露出的一些奇特的线索,让找了几百年祖先的郑氏宗亲看到了一些希望。当他们获得郑岐村的信息后,在研究小组的帮助下,今年2月3日,素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浙江郑义门郑氏家族族长郑隆喜一行赶到蕉城漳湾镇郑岐村进行考察。在考察中,他们发现当地的古民居、郑宅井等风格、布局与郑义门确实很相近。

  考察后,“他们断言郑岐村的郑姓村民,90%以上是郑洽的后代”。王道亨回忆,如果有需要,他们还准备让两个村的郑姓村民作DNA鉴定,以确认他们之间的关系。郑成意说,这个提议两个村都同意,但具体什么时候实施,还要等时机成熟。

  新闻链接

  翰林待诏郑洽

  据收集的明人谈迁《国榷》、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都有相同记载,公元1402年当朱棣的燕兵攻破南京的金川门时,建文帝从鬼门遁去,跟随在旁的有22个大臣,是刑部侍郎金焦、刑部郎中梁田玉、监察御史叶希贤、翰林待诏郑洽等。

  对于郑洽是否流亡至闽东,王道亨提供了一首浙江郑义门第九世郑机(郑机是郑洽的下一代)的诗,并认为这首诗可以证明,郑洽后来是和建文帝一同离开郑义门的。这首诗收录在郑机写的《希忠录》中,是为郑洽入祀乡贤祠所写,全文如下:孝义初缘御笔亲,今将移孝作忠臣,蛮烟蜑雨同艰苦,长使君王恋此人。

  “第一句是说郑义门的孝义是得到朱元璋亲封的,后面三句就是说郑洽不能尽孝只能跟随建文帝尽忠,并一起逃往南方过着艰苦日子。”王道亨说,跟随建文帝到宁德的从亡大臣,后来有些失散了,现在能确定郑洽跟来了,另外还有一位国子监生。

  王道亨认为,郑洽一生自始自终都效忠于建文帝,也正因为郑洽始终都未曾离开过建文帝一步,没有在他处露过面,故此,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也好,伪作也罢,他们的著作中始终没出现郑洽的姓名与史实,无人知晓郑洽的行踪与具体下落,就像人们不知道建文帝的下落一样。也正因此,《中国历人人名大辞典》、《皇明史概·逊国臣传》也未收录郑洽其人。(记者 缪洪通 文/图)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