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历史概况 > 正文
建文帝出亡宁德之谜揭秘二:《罪惟录》揭开谜团
http://wmf.fjsen.com 2009-09-09 16:09   来源:宁德网    我来说两句

  进展 南京专家联手研究获突破

  正在闽东史学专家一行沿着“稀落”的史籍信息,艰难地进行论证之时,一个人的出现,使这一研究进程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他就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中心副主任潘群教授,一位资深研究郑和的专家,也是明史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在交往中了解到,其实早在2004年底,潘群教授即在《罪惟录》中寻到惊人发现。建文帝先后去了浙江浦江、福建福州,在这过程中,他还娶妻生子,最后隐居在福建雷(雪)峰寺中。而巧合的是,郑和(即“三保”)某次下西洋回来后,在寺中遇见了建文帝。

  郑和曾与建文帝在福州雪峰寺谋面?此事一经公布引起史学界强烈反响。不过,许多学者认为这仅为孤证,不能证实。但是,郑和后人在多年研究郑和史料时,就曾发现郑和知晓建文帝下落的资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江宁县志·陵墓》卷五记载:“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踪迹,回朝皆奏不闻,史称其有隐忠云”。此则史料与《罪惟录》记载相互印证。

  在潘群教授眼里,《罪惟录》可信度很高。《罪惟录》是明史学者颇为重视的一部纪传体明史。作者查继佐曾经在南明政权中任兵部职方司郎中,熟悉明代的史事。而这一段史实也并非孤证。潘群查到资料,福州有一雪峰山,山上有雪峰寺,是福建名寺。明永乐年间,郑和从南洋回来,来过雪峰寺,还把从南洋带回的两座瓦塔安置在寺前。

  近阶段以来,上金贝古墓与建文帝下落问题研究小组王道亨、明史专家马渭源等人,则另辟蹊径,通过翻阅大料史料,获得建文帝出亡闽东的信息。

  在各方努力下,建文帝下落问题研究愈发热烈、明朗起来。(记者 缪洪通)

  建文帝朱允炆史料②

  1398年,朱元璋驾崩,出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此时已是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却缺少祖父与叔父们雄才大略的草莽习气。他在位仅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赶下台,祸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种下的。

  朱元璋给儿子们封王建藩,并授予他们“清君侧”特权的做法,同样出身卑微的刘邦也采用过。结果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同姓诸侯王野心勃勃,与中央分庭抗礼。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削藩”主张,引来了藩王的反叛———吴楚七国之乱。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建文帝即位后,那些分封于边疆及内地的藩王们,根本不把这个年轻的侄皇帝放在眼里,他们个个拥兵自重。建文帝时时感受到有着皇叔身份的藩王们的威胁,不得不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商量削夺藩王的权力。藩王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率先发难,其借口就是援引“祖训”:如遇奸臣擅权,藩王可以发兵声讨,以“清君侧”。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他的封地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借口是“清君侧”,其实是以声讨齐泰、黄子澄为名,矛头直指建文帝。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下当时的首都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说焚死,一说逃亡,究竟如何,众说纷纭,这就是建文帝生死之谜的由来。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