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邦派第一五六旅旅长张兴龙与第三○九团团长卢胜斌(卢兴邦之子)率部从清流增援泉上,10日到达离泉上三十里的延祥石狮岭进入红军伏击圈,红四师经过一小时激战,全歼三○九团。红五师第十三团乘胜东进,歼灭归化守敌第三○七团第二营,解放归化县城。
7月14日,盘踞清流的卢兴邦部主力三个团,弃城逃往永安。15日,红四师第十团、十一团和宁化独立第七师乘胜进占清流县城;红四师第十二团亦向嵩口坪、秋口推进,牵制连城守敌。
19日拂晓,红五师用地道爆破炸开泉上土堡围墙,全歼守军和地主武装。泉上、归化、延祥之战,共歼国民党军新编第二师近2个团,扫除了地主武装盘踞的土围子,使三县苏区连成一片。
攻克泉上土堡后,东方军继续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围攻朋口,进军姑田,乘胜收复连城、新泉等苏区,歼灭十九路军区寿年七十八师1个旅3个团。十九路军的前身是北伐军铁四军。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驻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4万官兵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33天,毙伤日军万余人,日寇三易其帅。然而这支“铁军”却在朋口战斗中受到了“参加反共内战以来最大一次打击”。
1933年8月中旬,东方军又挥师北上,进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后,佯攻顺昌、延平(今南平),消灭增援之敌。9月3日,在尤溪口的夏道歼灭十九路军谭启秀补充师先头团大部,福州震动。9月18日,李天佑率红五师十三团在南平芹山,全歼号称“铁军团”的十九路军毛维寿第六十一师三六六团,创造了以一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一个团的新战绩,红十三团被授予“英雄模范团”的光荣称号。李天佑后来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在平型关战役中立过功。
东方军在闽的节节胜利给十九路军以极大打击,蒋光鼐、蔡廷锴变反共为联共和谈。9月22日彭德怀在延平王台接见十九路军停战和谈代表,10月26日,双方签订《反日反蒋初步协定》。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以“联共抗日反蒋”为目标的“福建事变”,宣告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给蒋介石反戈一击。
9月下旬,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黎川失守。10月4日,东方军回师江西,结束了第一次东征。
然而在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红一方面军中央军、东方军浴血苦战近两个月,未能御敌于苏区之外,反而遭受很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
B 再次入闽,攻克沙县
1934年1月,蒋介石军队进逼延平,十九路军向红军求援。中革军委命令东方军从建宁东出延平、沙县,阻止蒋军。这时,滕代远调离红三军团,中革军委派杨尚昆接任红三军团政委兼东方军政委。红三军团第四、第五、第六师以及红七军团第十九师和第三十四师,重组东方军再次入闽作战,受命攻打沙县。
行军路上,红三军团高唱《打沙县》战歌,斗志昂扬。歌词是:“红军向东行,去打沙县城,积极进攻敌人!沙县有个卢兴邦,两团残兵守孤城,哎嘿哟!工农红军真英勇,坚决夺取沙县城,再与帝国主义战。”
1934年1月10日,红三军团包围沙县县城,红七军团机动沙县、尤溪之间,担任打援任务。
1月6日,延平失守。蒋介石坐镇建瓯,命令敌第四师由延平西援沙县。15日,红四师在沙县青州附近同前来增援的敌人接火,毙伤敌200多人,乘势攻取尤溪湆头的卢兴邦兵工厂,大大加强了火力。这个兵工厂“可造手榴弹、地雷等,规模极大,需一万五千伕子才能运完”。
沙县县城周长约7000余米,城高墙厚,国民党新编第十二师卢兴邦的两个团凭险固守。
红军强攻不下,决定再用泉上土堡的老办法———挖坑道,炸开城门。
21日,情况突变,“福建事变”宣告失败,十九路军向蒋介石投降。中革军委指示不再进攻沙县,回师泰宁。彭德怀、杨尚昆请示军委获准后,决定第四师和第六师的两个团继续围攻沙县城。
25日晨,总攻开始,“轰”的一声,高耸的三层城门楼掀翻了,城门出现了一个20多米宽的缺口,红军攻入城内。至8时,全歼城内守敌,国民党沙县县长刘启明成了红军的俘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