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船世界 悠长壮阔
海交馆的“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有140多种从远古到清代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海各水域的著名船舶模型,包括初始型独木舟、西藏雅鲁藏布江牛皮船、西北羊皮囊筏、绍兴乌篷船、黄河船、长江船、华南商船、汉楼船、货运船、特形船,还有依照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研制出的一组汴河船模。这些大小不一的船模,或华丽耀眼,或淳朴简约,或轻盈飘逸,或粗犷厚实。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展现出一幅悠长壮阔的中国船舶发展的历史画卷。
在这里,人们在领略到中国造船业的辉煌成就和在航海科技方面的重大创造发明的同时,还可以重温鹿耳门海战,目睹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的由2.5万名士兵、40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与荷兰海军展开激战,最终收复宝岛台湾的宏大场景。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也在这里得到精彩的展现!
静静的展厅中,有3件船模虽不起眼,却深具历史内涵。这就是1973年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支7000多年前的雕花木桨和尖底与平底的两件船型陶制冥器,它们向世人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中华舟船文化就已闪耀出夺目的光彩。两件船形陶器表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舟船早已发展成尖底与平底两大船形系列。
“来海交馆,一定要看‘福船’,它是中国海船的优秀代表。”讲解员说。“福船”是对福建沿海所造远洋木船的统称,它是中国尖底型海船最优秀的代表。福建沿海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改进,创造出福船这种坚固、适航性和耐波性都十分优良的船型。福船因此成为航行于东南亚、印度洋的主要船型,也是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海船。
宋代海船 轰动世界
泉州湾宋代海船是海交馆的镇馆之宝。1974年夏天,一艘沉没了700多年的南宋海船,在泉州湾后渚港被发现并发掘出来,世界考古界为之轰动。这艘南宋末年泉州制造的福船型远洋木帆货船,以优美的造型和坚固的结构,代表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走进海交馆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规模宏大的宋代海船就陈列在水池中。这是一艘尖底船,主要用材为杉木、松木和樟木,两头高翘,底部削尖,龙骨粗大,船体扁阔,线型优美。船底是一根粗大坚实的主龙骨,与船头的“首柱”和船尾的“尾龙骨”相连接,大大增加了船的纵向强度。该船主龙骨两端与首柱、尾龙骨衔接处的横断面上,均挖有“保寿孔”。“保寿孔”上部打了7个小圆孔,放置7枚铜钱,下部有一个大圆孔,放着一面铜镜。“保寿孔”是闽南的俗称,它象征吉祥,这样的排列叫做“七星伴月”。据说海船南行,最怕南沙群岛一带的风浪与礁石,有了“保寿孔”,船就能化险为夷。虽然我国东南沿海的海船上大多都挖有“保寿孔”,但这种“七星伴月”的排列形式,却是泉州造远洋木帆船独有的传统做法,至今还被保留着。船上有水密隔舱,这是中国人在造船技术上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唐代,我国船舶已有这种水密隔舱的设置,到了宋代,它的使用和设计更加普遍和成熟。
这艘沉船虽然只是一个残体,但它几乎把我国宋代海船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成就都展现出来了,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是一艘长达34米、宽11米、型深4米,排水量近400吨,载重量200吨的三桅远洋货船。船上发现2000多公斤的香料药物,还发现有木牌木签、铜钱铁钱、航海量天尺等。沉船出土的几十件陶瓷器,有德化窑的山釉碗和粉盒、晋江磁灶窑、泉州东门窑的青釉碗,也有浙江龙泉窑的青釉瓷器、福建建窑的黑釉兔毫碗等。泉州湾宋代海船是泉州的荣耀:早在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勤劳智慧的泉州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了这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木帆船,并驾驭它扬帆远航,连结四海。
宗教石刻 弥足珍贵
海交馆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宗教石刻。“宋元时期珍贵的宗教石刻,泉州海交馆是全国的博物馆中收藏数量最多的一家。”馆长丁毓玲博士如是说。
古泉州港繁盛时期,多种世界性宗教在此汇聚,一座座代表不同文明的寺庙相继建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上世纪30年代后,泉州实施城市改造,古代石刻不断出现,泉州人吴文良开始搜集整理宗教石刻。近10年来,泉州海交馆研究人员不懈努力,继续丰富这一收藏。“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收藏、陈列着大量珍贵石刻,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的珍贵石刻文物,别具一格、造型奇特,充分反映了唐、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繁荣景象,以及侨居泉州的外国人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的历史事实。这些珍贵宗教石刻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宗教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泉州是目前国内惟一发现有元代初期建造的印度教寺遗址的城市,并保存了异常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上世纪30年代以来,泉州不断出土印度教石刻,它们属于元末被毁的印度教寺建筑构件,以印度教主神和有关神话、传说为题材,糅合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创造了一种表现外来宗教内容的独特风格。
“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收藏的200多方伊斯兰教石刻,证明早在唐代伊斯兰教就已传入泉州。其时,不少阿拉伯波斯商人沿着“海上丝路”来到泉州。到了南宋和元代,这个被称为“刺桐”的东方大港,更成了他们在远东最大的商业据点和聚居地。在这个开放、富庶的国际大都市,穆斯林侨民们自由地经商、传教和生活,并介入诸多重大的社会事务。一方方石刻,讲述着一段段动人故事,它们是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尼松义 小路)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
- 2009-08-13泰宁供电公司:为职工健康撑起"保险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