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大嶝码头坐船半个多小时,就到了0.8平方公里的小嶝岛。一名村民带着记者来到码头附近一处地道,“1969年,洪秀枞带着我们的父辈挖了这个人防地道,整整挖了3年。地道贯穿小嶝全岛,挖出来的土方筑成堤岸可以绕小嶝岛一周。”看着这些堤岸,让人不得不感叹那段紧张的岁月。“前几年地道才开放,开放头天就有上千游客来看,现在地道里还有超市、餐馆。”明碉暗堡、对金门广播站遗址……村民带着我们一一走访当年的遗迹,并站在小嶝北岸向南眺望金门,对岸的山石、树木、建筑清晰可见。“小嶝金门自古不分家,我们都说金门168村,村村都有小嶝人的亲戚朋友。从这里划船过去,一支烟都吸不完。”村里老人安详地说道。
记者还从翔安区政府了解到,总投资约40亿元的大小嶝纳泥造地工程预计今年底开工,将在大小嶝岛之间新造出一块10平方公里的地块用于建设厦门第二机场。届时,扩大的大嶝岛不仅将成为厦门的“航空城”,而且还将新建海峡论坛专用会址。小嶝岛则将被打造成厦门的“休闲明珠”。
讲述
“当代花木兰”洪秀枞忆烽火岁月
提到“英雄三岛”,很多人都会提到传奇人物洪秀枞。这位16岁就被任命为副乡长、带领全岛民兵在小嶝岛奋力支前的女英雄,曾4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接见。她的事迹曾以《女乡长》为题,被编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电影《英雄岛》更以她为原型。那时人们都知道,厦门前线有一个离金门很近的岛,岛上出了个“当代花木兰”。
8月8日,记者在厦门市区一干休所找到74岁的洪秀枞。“我在小嶝岛工作了18年,其中有11年是住在防炮洞里。那时领着全岛民兵扛炮弹、挖坑道、修碉堡、巡逻、发传单……苦归苦,可是能为我们的海防前线、为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做事,心里就剩下了光荣。”洪秀枞记得,当时部队急需大批量的木料、石头、砖头做前沿阵地工事,岛上没有木头怎么办?“岛上群众都把门板、楼板献了出来,有的还把磨盘、棺材板也献了出来。那时家家户户都没有房门,有人就说小嶝岛这下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夜不闭户’之乡了!”
跳进齐腰深海里扛起80斤重炮弹箱
小嶝岛上曾经有三次比较大的炮战让洪秀枞记忆深刻,分别是1954年的“9·3”炮战、1958年的“8·23”炮战以及1960年的“炮轰瘟神”。
洪秀枞说,那时民兵白天参加炮战,每到晚上还要去海上运炮弹、木料等战斗物资。
“码头被炮火封锁了,五六条大帆船满载各种物资停在浅水区,我们就跳到齐腰深的海水里,按照分工抬战斗物资、军需物资、生活物品,大家在水里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那时年轻劲大,可扛上80斤重的炮弹箱,一个浪头冲来,连人都站不稳。浑身湿漉漉的,刚刚出水,海风一吹,三伏天也会打战。”洪秀枞记得,这些物资从齐腰的海水里扛到沙滩,再爬一座山坡,走上一里路才能送上阵地。
“8·23”炮战后,小嶝民兵名声大震,仅荣立二等功者就有9人,北京电影制片厂以此拍摄了电影《英雄岛》。
“当年悬赏捉拿我,今天我自己来玩了!”
洪秀枞说:“上世纪50年代,金门马山广播里几乎每天都出现我的名字,说出多少黄金悬赏捉拿。可没想到几十年之后,自己就到金门玩了一趟,真是让人感慨。”2004年,洪秀枞听说福建居民可以赴金门旅游后,就一直想到金门走走,“2006年2月,我真的以旅客的身份登上赴金门的班船。”到了金门,洪秀枞还特意在马山播音站前留了影。
“我遇到两名当地人,就向他们问好。对方惊奇地反问道,你讲话怎么跟我们一样?我说自己是小嶝人,他们马上很热情起来,还说金嶝是一家,请到家里喝杯茶。”“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台湾本岛看看。”洪秀枞对记者说,随着两岸来往越发频繁,她的心愿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 侯希辰 肖春道 实习生 陈晓霞)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