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土匪防烟攻
李光地在被山贼绑架这一年中,真可谓死里逃生。其孙子李清植撰文称,李光地被困匪巢中时,气宇轩昂,非同凡人,并不时取山贼的书阅读。林日胜很是惊讶,每次看到他经过时都起立表敬意。
一天,林日胜召集众山贼时,李光地作诗句“戟插云天疑雪结,师行地水似风来”。林日胜在听了通晓诗文的同党解释该诗意思后叹道,“(李光地)真英物也”。后来,李日燝带人攻下数个匪巢后,林日胜不得不挟带李光地四处逃窜,想以其为谈判筹码,所以才没有加害于他。
有一次,李日燝发现林日胜躲在一个山洞里,他不知道李光地也在其中,于是下令用火攻,用烟熏,山贼死伤不少,唯独李光地平安无事。山贼觉得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李光地说,“伏身以面贴土上,只离分寸,则烟气不侵矣”。山贼跟着学样,果真没事。
康熙御书褒奖
李光地平安回归,其父非常感激李日燝,他告诉李光地,有朝一日发达了,一定要彰显伯父的事迹。
李光地62岁时,已贵为吏部尚书的他向康熙讲述了少年时代这段被土匪绑架为人质的经历和伯父相救的经过。康熙很感动,为褒奖李日燝,他御书了“在原至谊”四字赐给李日燝。拿到康熙的御书后,李光地当即把它送回湖头老家。李日燝又将它铭刻在大理石上,并由此传了下来。此外,在其修建的“问房大厝”里,还有一个厅就叫“至谊堂”。不过,随着时光流逝,铭刻上述四字的大理石碑渐渐被遗忘,并被挪作他用,尤其是前些年,甚至有人在上面碾压花生,致使石头表面的字迹受到磨损,康熙的御印也模糊不清。在了解到该碑文来历后,李日燝的后裔对此颇为重视,将它清理出来。
记者见到的“在原至谊”四字,被分别铭刻在两块规格不一的大理石上,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石碑。至于康熙的御书为何被分刻在两块石头上,李日燝的后裔推测,这些石料都由云南采购而来,比较难得,估计当时正好没有一块完整石料,遂将两块合在一起,成了现在这个模样。目前,这块石碑已得到李家后人妥善保存。(记者 刘波 实习生 李阿小)
■相关链接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安溪湖头人。康熙九年进士,累官至兵部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在平定三藩、统一祖国大业、治理河患等方面,有卓著贡献。康熙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