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温氏族谱记载:“五胡乱华之际,温氏族人随中原士族南迁,部分后裔迁居江西石城。唐僖宗时,温钢宝避黄巢乱,自石城移居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石壁自古就是由赣入闽的要冲,当中原百姓跋涉千里,越过武夷山脉的站岭隘口后,惊喜地发现面前便是一马平川、一百多平方公里的石壁盆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成了南迁难民的避祸乐土。
到了南宋末年,石壁迁入的姓氏超过63个,人口已经增加到11万多人。之后,他们继续迁徙,向闽南、粤东、广西、云南、四川走去,甚至连横亘面前的大海也不能阻隔客家人的脚步。不断有不安现状的客家人,漂洋过海,向台湾及南洋走去。可见,在客家的历史中,石壁还扮演驿站的角色。更多的客家人从这里开始新的迁徙,走向新生活。
探访
古道寻访者阮任艺带着对客家祖先迁徙路线的好奇,来到宁化石壁,寻找站岭古道。古道从石壁西至江西石城县77.5公里。
在石壁江口村,3个孩子成了他的向导。他们一行在两人高的杂草里艰难潜行,路只有20厘米宽。一个孩子说,以前2米多宽啊,没想到路这么难走,就在三四年前,他从这条路一直走到江西的大畲村,帮助大伯干农活。
原来,古道两头的村民都有不成文的规矩,每年约定一个时间同时清理古道上的杂草。可是现在古道走得人少了,也没人清理。杂草很快把古道覆盖,甚至阻断道路。
他们一行在草中穿行三个小时后,就到达江西石城与福建宁化交界的站岭隘口之上。他本想从站岭走到江西的石城,但是江西段的古道已经彻底被灌木淹没了,根本无法前行。他只好返回搭班车去石城。
来到石城后,他在县城内找到了明万历年间修建的镇武楼,门楼上一块红砂岩石碑上镌刻着“闽粤通衢”四个大字,印证了这条穿门而过的石道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石壁,他还看到很多破败不堪的祠堂。在黄氏宗祠,一位老人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啦,很少会再回来祭拜祖宗啦!”客家传统的宗族观念似乎在年轻一代中渐渐消失。其实这也是他在各地旅行普遍感受到的现状,城市化像无数条吸管,悄悄抽空了古老乡村传统的生命力。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