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涵江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山歌唱到今
http://wmf.fjsen.com 2009-06-17 15:22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送君送届‘枫岭亭’,夹漈山峰立眼前。宋代郑樵著《通志》,万古流芳人称贤。”日前,在涵江区文化馆的组织下,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庄边山歌的传承人戴素红走进涵江的社区,唱起庄边山歌,许多社区老人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会了《三十六送》等3首庄边山歌。这是涵江区传承民间文化的一个侧影。

  庄边山歌自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设置兴化军传唱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山里人用莆仙方言演唱的一种歌谣,有独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通常用叶笛伴唱,甚至不用乐器伴奏,在弯弯山路上边走边唱,或男女隔山对唱。歌声在深山幽谷里回响,清脆嘹亮,别具地方韵味。在传统的农耕时代,田间劳作时农民还喜欢唱唱山歌借把力,特别是耘耥季节,方方绿秧田里,到处是歌声,此起彼伏。

  山歌一般是7字为一句,4句为一段,以方言押韵,长短不等,大多为长篇叙事诗,广为传唱的有《三十六送》《十二月歌》《英台山伯》等。据《中国戏曲志·福建志》载:1919年“五四”运动后,莆仙戏“大共和”班演出了肖友渔编的《三十六送》。可见,把山歌搬上舞台广为流传已有近90年的历史。

  今年48岁的戴素红自小酷爱唱山歌,初中毕业后镇剧团招她学唱莆仙戏曲,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她一下子就脱颖而出,成了台柱子,赢得“金嗓子”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末剧团解散后,戴素红回乡务农,劳作之余,她时时留心,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学习唱山歌。戴素红至今保存着一本视为珍宝的笔记本,本子上记载着30多首老一辈人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传统庄边山歌唱词。但是戴素红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平时也只喜欢唱流行歌曲,目前全村能唱山歌的不足30人,且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

  最近一段时间,戴素红可高兴了,因为涵江区对庄边山歌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作为庄边山歌传承人的戴素红,也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弘扬山区优秀民间文化的义务,她在涵江区文化馆的组织下走进社区、学校,为人们传唱庄边山歌,她说:“我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山歌、学唱山歌,让庄边山歌一代一代传唱下去。”(蔡文炳 林亦霞)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