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山西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会长刘奇曾在与蔡建南的通信中认为:“慈禧童年时代随(寻)其养父惠征在福建漳州居住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刘奇说,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的《清宫琐记》提到:“慈禧的父亲名惠征,……不久又调任福建汀漳龙道台,死在福建任上”,而我国史学界公认,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裕德龄二人的著作“具有原始性和权威性”。
传闻
【少女慈禧曾避难南靖】
有关少女慈禧流落南靖,南靖民间早有传言。蔡建南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同单位的阮吴森老人就告诉他,他家住的地方之所以叫“美人巷”,就是跟慈禧有关,“慈禧这个美人曾经住在那里”。居住在美人巷的人尤其是阮氏族人,都口耳相传着阮氏先人阮逢时救助过慈禧的故事。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山城羊肉街(今南靖县民主路84号)人阮逢时在同安县当教师,人称阮老师。咸丰三年,阮逢时因事回乡,路过漳州,欲到烧灰巷乘船,忽听桥下传来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北方装束的年轻女子,蜷缩着不停哭泣。
阮逢时忙上前询问,女子见书生可靠,便告知原委:“小女名文兰,父亲在南方任职,家人多年不见父亲,又值南方反“长毛”(太平军),母亲特命小女沿安徽、浙江一带探寻。当听说父亲调往漳州府衙任职,小女便赶来,岂料漳州城陷,官员大多罹难。小女投亲不遇,举目无亲……”
阮逢时拿出银两资助,劝她暂且到他家避难。阮逢时的母亲见文兰长得婀娜可人,认她为义女。文兰不但心灵手巧,文采学识也不在逢时之下。文兰与阮逢时诗文接触,使阮逢时动了青春之情。一次,阮逢时在更深人静之时,蹑手蹑脚来到文兰床前,撩开罗帐,却见床中兀立一只“凤凰”,把阮逢时吓得连滚带爬地溜之大吉,再也不敢起非分之想。
约5个月后,“长毛”被平息,朝廷下诏寻找罹难官员亲属。很快,文兰由福建提督专程护送,回到北方。文兰离开阮家不久,进宫且被封为西妃,她念念不忘在山城那段历史,奏请皇帝将阮逢时以皇戚相待,召阮逢时赴京任职,可最终阮逢时没有去任职。据说,阮逢时因对文兰有非礼之举而感到内疚,恐文兰贵为西妃,为了名誉,会杀他灭口,就以老母年迈在堂为由,谢绝皇上与西妃的恩典。
见阮逢时不上京供职,慈禧便给阮家修建大厝,还赐给五品顶带。第二年,阮家大兴土木,建了一所皇宫式的府第,有前、中、后三个大厅,左厢是家眷住房和书轩,该书轩是慈禧(文兰)阅读诗书的地方,特意按慈禧的意图建造,命名“小姐楼西花厅”;右侧建一个学府和一个室内花园,有花台、假山和水池,规模虽不大,倒也清静幽雅,假山上书写“壁立千仞”。
文兰走后,羊肉街因住过美女文兰而被人们称为“美人巷”。阮逢时后转教惠安县学,死后,朝廷追封阮逢时为“孝廉”,授予“孝廉方正”牌匾,挂在阮厝内。为表示义兄妹关系,慈禧特赐给阮逢时的妻子名字为“慈惠”,阮逢时的妻子死后,被朝廷授予“太宜人”,后晋封为“太恭人”。
发现
【《南靖县志》中有所记载】
蔡建南说,刚听到这个传说时,觉得并不可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民国版《南靖县志》中再次看到有关这个传说的记述,着实兴奋了一把。
这段记述出现在《南靖县志》“丛谈”中:“逊清咸丰癸丑,漳观察文秀,号莲溪,正黄旗人。遭双刀之乱,殉节殁于官,其女文氏(即西太后)避难山城,宿老师阮逢时家。事平回籍,值咸丰帝征选宫人,遂应选入宫,未几进位西宫。追念昔日拯救之情,乃赠阮逢时孝廉方正,赏给五品顶带荣身。弟阮逢尧候补分州。及明诏召京任用,而阮逢时则以年老告辞。”
蔡建南说,根据这段文字的记述,西太后避难南靖时,是住在一个名叫阮逢时的老师家中,当她进位西宫后,追念阮逢时昔日拯救之情,乃赠阮逢时孝廉方正,赏给五品顶带。
不过,民国版《南靖县志》的编写人员以编者按云:“西太后系阿娜氏,未闻其为文氏。其应选地方又在津门,以缟素奔丧为钦差大臣所鉴赏,故能入进掖廷。并得安德海之推毂,始蒙纯庙恩宠而备位西宫。其人其事皆与吾漳无与,前说谅系传讹失实。然靖人言之凿凿,纪之以俟考证。”也就是说,编写县志的人尽管不大相信,但觉得既然南靖民间对此事说得这么确切,有必要将其记录下来,以待后人考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