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挪在自由与束缚之间
的雕刻艺术
关于寿山石雕,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她是最自由的雕刻艺术,一种则认为她是最受束缚、最不自由的雕刻艺术。
元、明之际,文人书画家以青田、寿山等“花乳石”刻印,引起篆刻史上最关键的材质更新,从此进入“石章时代”。看似偶然的机缘,其背后却有着必然性,这必然性就在于“花乳石”的“柔而易攻”。石软则能受刀,从而让艺术家能够得于心而应于手,能够顺畅地表达情感。所以,明清流派印与战国古玺秦汉印的最大区别,就是摆脱了工艺制作,从而突破了对情感表达的限制。
寿山石的摩氏硬度在2-3度之间,有位艺人说,寿山石的材质特点,“介于玉与纸张之间”。除了硬度适中外,与竹木牙角等有机材料相比,又由于没有纤维方向,颗粒细密而均匀,可以说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一种最好的雕刻材料。与“纸张”相提并论,指的是篆刻家和雕刻家可以在石头上以刀代笔,用刀如笔,自由地挥运线条,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寿山石雕积累了独特而丰富的雕刻技法,精微之处,耐人寻味。运用腕指之力,足以刻画物象的形质神韵,一刀一凿间随心所欲,变幻无穷。
从另一个角度看,寿山石雕却犹如“戴着镣铐的舞蹈”,是一门最不自由的艺术。“俏色巧雕”是寿山石雕的重要传统,即利用石头的天然色彩、质地和纹理,随色依纹,巧施雕工,使作品有如天然生成。这种“察言观色”、“循石造型”的要求,给寿山石雕的创意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艺人根据石料的特点进行构思,选择最恰当的题材、造型和技法,行话谓之“相石”。所谓“一相抵九工”,相石功力是一个艺人经验、智慧与想象力的集中反映。
每一块寿山石都是有灵性的,因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和“语言”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件成功的寿山石雕作品,乃创造精神与自然对象之和谐沟通,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何光锐)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