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新思想树起反抗意识
1902年9月,詹如柏出生于潭头乡后洋村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踏实的农民,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虽然不是十分富裕但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由于詹如柏的三叔未生有子嗣,按当地的风俗年幼的詹如柏过继给了叔叔当儿子。但后来三叔家发生的一件事对詹如柏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詹如柏的叔叔也是一个勤劳的农民,长期以来忍受着地主的盘剥。一日,在遭遇邻村一地主的欺辱后,年轻的叔父含恨跳河轻生了。而婶婶则因痛失丈夫,伤心成疾,最后服毒自尽。这段悲惨的经历对于一个少不经事的孩童来说无疑是残酷的。此后,他的心中埋下了对地主阶级的仇恨。
1926年秋,詹如柏进入县城紫阳高小新制班学习。这是一所具有反帝爱国光荣传统的学校。在这里,詹如柏学习到的是不同于他小时在私塾中所学到的“四书”“五经”,而是一些数理化的知识,学校里还有着一些思想先进的老师同学。在接受了新知识以及一些新思想的熏陶,詹如柏的思想也慢慢地改变着。他对腐朽的世道和农民的悲惨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位从大山走出、初涉世事的农民儿子积极地投入到当时“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运动中去。他也走上街头同进步师生一起游行示威,斗土豪,反贪官等运动。在这些运动中,年轻的詹如柏更加坚定了反抗的意识。
寒暑假期间,回到后洋的詹如柏办起了学馆,教人们读书识字,及拳脚功夫。在教学期间他向村中的人们传递了反抗的意识和先进思想,这对后来后洋村参加革命的青年起到了一定的革命启蒙作用。
与强权相抗深得民心
1928年春,已是一位热血青年的詹如柏为了维护村民的利益愤起反抗,带领群众状告地主。几经周折终于获得胜利。当时邻村西坑村地主仗势欺人霸占了后洋村的一片山地。土地是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失去了土地农民也就失去了活路。看到地主阶级如此的猖狂,詹如柏忍无可忍决定冒着风险为民请命。可当时的县长谢箴廉早已被西坑的地主所收买,完全不顾后洋农民的利益还派遣警备队长李瑞麟包围后洋村,镇压反抗的农民们。
面对荷枪实弹的官兵,詹如柏不但没有害怕,反而组织村中的青年进行反抗。他们砍掉轿杠,坐在轿子中的李瑞麟从轿中摔出,十分狼狈。为了赢得这场关系村民生计的官司,詹如柏上门求访施霖。这位后来成为闽东革命先驱的施霖也是心系于民的有志青年。当时专替穷人写状纸与地主豪绅作对,在他的鼎力相助下,经过一年多的抗争,县长迫于压力最终将山地判还给了后洋村民。
1929年,棠溪民团团长李仰唐派兵到后洋抓走70位抗捐农民。听闻这一消息后,詹如柏立即组织150多人赶往棠溪营救。他们包围住李仰唐的住处,逼迫他放人。看到浩荡的营救队伍,深知后洋人善武艺的李仰唐不情愿地释放了65人。而扣下抗捐运动中为首的5位农民不放,并扬言要把他们押往县城审理。为了继续营救被捕的抗捐农民,次日詹如柏联合施霖带领更多的青年前往县里示威。县长迫于压力再次放了人。在不断和土豪恶霸、官兵民团的抗争中,詹如柏显现出的智慧及豪爽深得后洋村民的赞赏,方圆几十里无人不晓詹如柏。
成立闽东第一支革命武装
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詹如柏认识到武装力量在革命中是不可或缺的。1932年,中共福建省委派军事书记陶铸到闽东指导建立工农武装,开展游击运动。陶铸此行指导了福安县党委从经济斗争转向武装斗争。在此期间,詹如柏一直陪同着陶铸在福安进行革命活动。
责任编辑: |
- 2009-04-10东山县清明节报道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