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印象 > 正文
访福鼎白琳翁江提线木偶戏班
http://wmf.fjsen.com 2009-04-27 16:23   来源:宁德网    我来说两句

  老艺人趣话“麻鼓长”

  “后台扎板儿(快板)起,叭叭叭地响,先把白茶来源讲一讲:白茶本是仙山物,就是出在福鼎太姥山……”记者刚来到木偶戏班的戏棚门边,里边便传出一阵伴着快板节奏的欢快台词,只见一个约90厘米高、戴大红色“武丑帽”、披大红色对襟戏服、着红裤、踏红鞋的木偶在一位手持提线板(行话叫做“勾牌”)的六旬艺人操纵下,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形神兼备。木偶手中还打着一串“袖珍快板”,不仅嘴能一张一合地“说唱”,就连眼皮也一眨一眨。

  打听之后得知,这位操纵木偶的六旬艺人就是福鼎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人黄学仁师傅,目前在福鼎唯有他不仅能够熟练操纵各种木偶,还掌握了木偶的整套制作工艺。得知记者对他的木偶颇有兴趣,黄师傅一边提拉丝线让手中的红衣木偶做着行走、举手、挠头、作揖等典型动作,让记者看个明白,一边介绍道,“这个人物可不是一般的,他是这个行业的‘祖师爷’———‘田都元帅’,福鼎话叫‘麻鼓长’,相传是唐玄宗时宫廷里的一名乐师,后来中国戏曲界都供奉他为保护神,所以他还有个尊称叫‘喜乐神’。”

  这位“麻鼓长”的作用也非同小可,无论哪出剧目,都少不了他的出场,据黄师傅说,演出进行中,“麻鼓长”负责实时向观众们介绍剧情,他的表现十分滑稽,常常是边说边唱,插科打诨无所不能,并且全身都不停地摇来晃去,有点“嬉皮士”风格。在福鼎话里,形容人活络,常以一句口头禅形容,“你和麻鼓长一样,三十六骨都会动。”而“麻鼓长”在戏里始终代表正义的一方,只要他站在哪一边说话,哪一边就是善良的,而另一边则是奸邪之徒。他身上穿着的服装是普通百姓的服装,从头到脚皆红,是传统的吉祥色,不仅反映了群众弃恶从善的理念,也符合传统文化对吉祥如意的趋向,因此他是个群众特别喜爱的角色。艺界还有个关于“麻鼓长”的有趣传说,演完戏收木偶时,不能将他放在箱底,如果不懂规矩的把他放箱底了,他也会自己爬到上边来。

  木偶制作匠心独具

  二三十平方米的戏棚,既是“后台”又是木偶们的“降生地”,无论生旦净末丑或是神仙老虎狗,每一件木偶的五官、服饰、须发等等都各不相同,令人仿佛置身“小人国”。这些无一不是黄师傅和他的弟子们一刀一凿的倾力之作。

  黄师傅随手拎起一个武生模样的木偶,向记者介绍,“这个应该是人们都比较熟悉的三国人物———赵子龙。”他将赵子龙的头盔轻轻摘下,呵,原来这顶头盔是用塑料可乐瓶制作的,“像这样的部件,基本上是按照戏剧图谱,自己揣摩着做的。以往多是用铁丝做,久了容易生锈,现在用塑料瓶做的既轻巧又不容易损坏。”

  制作一个提线木偶,一般得花上一个星期左右。整个工序,先雕刻木偶的头和四肢、躯干等;接着是编制篾笼、勾牌;然后制作头盔、纱帽等。剩下就是制作服装、兵器和其它道具。其中木偶头是整件木偶最关键的部件,大多选用纹质较细腻便于削切雕刻成形的香樟木制作,还可以用轻便灵活的梧桐木。工艺流程,先打坯、修坯;然后打磨、刨光;最后上彩、开眼。一个木偶头长度在大约20公分。脖子下端较尖,便于与躯干组装。脖子与脸的比例约1∶4,头部约占15公分,脖子约占5公分。对五官和脸部整修出合适的轮廓后,再用砂布磨亮抛光。上色要选用白漆将整个头部均匀地涂刷一遍,在头部标出发际线,用黑漆涂上。所有的肤色,都是白色打底晒干后再上红色而成。最后,用黑色勾画出双眼和眉毛,这便是“开眼”。熟练的艺人往往一气呵成。

  此外,木偶左右手的制作略有区别,右手为了要执兵器等物,做成可以活动的,手掌手指与手腕的关节应该灵活,可以通过丝线操纵,完成挥舞刀剑、拄拐杖等动作。操纵木偶的丝线,一般主线7根,头部2根,左手2根,右手3根。勾牌为竹制。腹笼由竹篾编织而成,胸、臂略大,腰部稍细。唯独需要另请艺人承制的是木偶穿戴的戏剧服装,据了解一件戏服的成本约为百余元。最后一个工序是对木偶头、脚、身、线进行组装。

  令人叫绝的是,川剧特有的“变脸”绝活,黄师傅制作的木偶也能做到,在他的操纵下,一个木偶花旦的脸像陀螺似的转了一圈,瞬间变成了青面獠牙的“白骨精”,这也是黄师傅独树一帜的创意。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