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民情风俗 > 正文
南湖太平龙:百年传承舞“和谐”
http://wmf.fjsen.com 2009-04-02 11:09   来源:宁德网    我来说两句

  到了明代,倭寇举兵入侵,人间生灵涂炭,福安城内一片慌乱。就在倭寇发兵攻占福安城之际,福安城南上空骤时青云密布,而后雷电交加,倾盆大雨,似乎青龙显灵,青云翻腾滚滚直逼倭寇。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进犯的倭寇见多日如此,终望而生畏、落荒而逃。福安城内民居认为是受到青云龙的庇护,乡人才能保得太平。从此南湖“太平龙”也因此得名,南湖境改名为青云铺(境),300多年前青云铺重建后改名为现在的青云宫。

  不断发展 百米巨龙声震闽东

  虽然历史不断沿革变迁,但“威镇南门御倭功垂千古,迹显青龙佑民居永保平安”的“太平龙”世代相袭,从未间断过。村中所有青壮年每年都自发参加舞龙队,逢年过节,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八月中秋等佳节,舞龙队穿街走巷,迎花灯、送祝福,家家户户乐此不疲。新中国成立,舞龙队日益壮大,特别当“四人帮”粉碎后,南湖人民更是舞着“太平龙”走出村落欢欣鼓舞,巨龙欢腾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更蕴含平安、兴旺、发达的美好祝福。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舞龙队伍日益壮大,南湖“太平龙”也经过多次的改进,装饰外貌也更加雄伟威武。此外,南湖人自创自编一套全新的舞龙技艺,由传统雌雄双龙独立飞舞,发展为了双龙配合交舞飞腾的新姿。双龙上街,飞跃腾空、光彩夺目,所到之处,群众无不喜上眉梢,在他们眼里,“太平龙”舞到哪里,就把太平、吉祥和欢乐带到哪里。

  1990年福安撤县建市以来,南湖舞龙队和“太平龙”制作步入了高潮,由单只龙发展为雌雄双龙,雌龙呈红色,雄龙为黄色。当年的福安舞龙比赛,南湖的“双龙戏珠”就一举折桂。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活动中,南湖双龙被福安市政府评为优胜奖、优秀节目奖。在2000年宁德市“撤地设市”庆祝活动的舞龙大赛中,南湖社区的制龙能工巧匠们更是制作了长达108米、龙身40节的百米巨龙,120多名队员参赛力拔头筹,南湖“太平龙”声震闽东。

  如今的福安周边,婚丧喜庆、迎神庙会、节日庆典、开业剪彩、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经常看到南湖舞龙队的身影,让人倍觉亲切。

  全民皆“舞” 一家老少齐上阵

  在南湖社区里,只要你想参与,人人都可以成为舞龙队员。小至十七八岁,老至年过60,参加舞龙的爱好者达到100余人。每逢春节报名参加南湖舞龙队舞龙培训的青年人更是众多,舞龙,成为了南湖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63岁的陈石安老人,是目前舞龙队里年纪最长者,舞龙已有30多年历史。不仅如此,他的三个兄弟、两个儿子也“光荣入伍”。每每表演时,全家老少齐上阵,舞龙头、接龙身、耍龙尾,舞得巨龙栩栩如生。看着人群中投来如雷的叫好、欢笑声,既便是舞得大汗淋漓、湿透衣裳,谁都不愿稍做休息。

  “舞龙可不轻松。”舞龙队队员陈润弟告诉记者,以龙头为例,一条7节16米的龙,它的头部宽约80公分,高约1.3米(不含舞棍),重约十三四斤。可舞起来后,由于风力作用,重量仿佛增加多倍,若紧跟龙头的那一棒队员不能很好配合,龙头更是犹如百斤重。因此,他告诉记者,舞龙也有要求的,舞龙头要个子大,力气大,手脚灵活的;舞龙尾要个子小,力气大,手脚灵活的;举龙珠要个子小,组织好,经验丰富的。表演时,舞龙头和龙尾的需3人替换,龙身则每节需两人替换。

  除了舞龙,“太平龙”的制作和修缮也是队员们一手包办。许富春告诉记者,南湖现有4条龙,其中2条7节龙、1条11节、1条40节108米的大龙。“太平龙”龙身直径达40多公分,比一般地方龙要大出十几公分。扎龙的第一步是,先用竹篾打出一节节的龙身框架,用棉纸捻成的细绳绑扎、连接,之后将一种名为“龙头布”的白色棉布染色后,将龙身框架包裹起来即可。龙身分七节,全长约16米。现在经过几次改进后,“太平龙”的制作更为简化,用铁线代替了棉纸绳,用重量更轻的“的确凉”布料代替了“龙头布”。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