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四海拾遗—华夏文明 > 正文
文化纵横谈 祭祖的文化意义
http://wmf.fjsen.com 2009-04-01 16:20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古代中国,在漫长的社会进化过程中,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史记·礼书》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祭祀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父母养育之恩。祭祖这一社会习俗,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祭祖的宗教文化。中国原始宗教具有自发性、原生性的特征,它是先民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创造出来的,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固定的经书。在农耕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所祭祀的都是与生产、生活有关的自然环境。在山祭山,在海祭海,在平原祭耕地,在家祭祖先,这些都是自然物、自然力、自然现象的支配者。他们相信祖灵有神通,可以福佑子孙,也可以降临灾祸,所以子孙要敬祭祖先,以求家人平安。这种原始的宗教活动,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精神的解脱,而是为了让神灵帮助解决现实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达到消灾免祸、治病祛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目的。祭祖这一习俗,包含着潜在的人文精神。

  祭祖的孝道文化。祭祀祖先是为了发扬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孝道的实际意义在于巩固家族的血缘关系,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余泽,使家族延绵发达。后来儒家所阐扬的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孝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是中国人对万物和人生本源的基本观念。中国人很少相信天地万物和人类是由某种神灵创造的,只是实实在在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又受之父母,以至先祖,而人来源于物,物来源于天地。由于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这是一种很朴实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把社会归结为家庭,把家庭归结为自然,基本上合乎人类演化和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以父子关系为轴心的家族关系是古代社会的基础,中世纪宗法等级社会各种关系都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和扩大。祭祖是家族社会的宗教,也是它的哲学,是它的最高信仰,在很长时期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民俗和精神生活。

  祭祖的教化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认知能力的提高,祭祖这一社会习俗逐步摆脱原始宗教和血统观念,其内涵演变为纪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成为圣贤崇拜,成为强势文化传统,形成人文主义的文化价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通过祭祖的礼仪,教化子孙后代恪守伦理道德;通过对先祖的人格赞扬,教化子孙后代“见贤思齐”;通过对先祖创业精神的弘扬,教化子孙后代知稼穑之艰难……所以,祭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认同的纪念活动。

  清明将至,又到了中国人集中祭祖的时候。祭祖这一社会习俗负载了十分丰厚的精神内涵,系连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多范畴,经过千百年间无数代际的传承,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和感情的遗传基因,作用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但愿这一条穿越数千年时空流淌至今的文化血脉,不断流、不干涸。(叶家松)

责编:王超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