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下午,我市组织文物古迹专家深入黄石定庄,对吴英涉台文物古迹进行科学考察和鉴定。专家指出,吴英涉台文物保护事关闽台文化交流,将之保护好具有深远的意义。
赫赫有名的吴府“百廿间”大厝,传诵百年的“虎橱”园林,嶙峋仙气的海礁“七星石”……昨天下午记者跟随文物专家一行来到位于黄石镇东南部的定庄,在这个人口2000余人的村庄,随处可见文物古迹。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军事博物馆几次派专家到定庄考察吴英遗迹,并复制康熙御书“作万人敌”石匾,陈列于该馆。谈起定庄的历史,村民们对老祖宗的敬仰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从宋代大儒、国学大师林光朝,到清朝一代名将吴英;从捐建“红泉义学”的南宋大慈善家林国钧,到为官清廉的明朝礼部尚书林文俊;从沿海百姓传诵百年的“虎橱”园林,到神秘失踪的“濯缨亭”朱熹墨宝,从村庄流行的杨五郎故事,到“黑定庄”、“金定庄”、“红定庄”龙舟赛……“我们定庄文韬武略,人杰地灵,可惜如今大部分文物已被破坏了。”73岁的村民吴凤标指着昔日吴英府第中府外墙“百福墙”说,吴府“百廿间”大厝原有东府、中府和西府,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也只留下了摇摇欲坠的“东府”、“中府”。
而记者在“定庄堡”的重要组成部分,莆田历史上重要的官家私营园林——“虎橱”旧址上看到,300年前威震四方的城堡,如今只剩下一段匍伏在龙眼林中的断垣残壁,着实令人扼腕。“虎橱”因豢养猛虎而盛传于世。据随行的专家介绍,被康熙皇帝授封为“威略将军”的吴英,建“虎橱”的目的恐怕不仅仅在于观赏,更在于军事。当记者小心翼翼登临随时可能溃毁的崖边断墙,举目远眺,兴化湾畔那段古海堤已然收入眼帘。可以想象,“虎橱”正是将军的一个观察哨口,无论海盗还是国外入侵者,他们的举动恐怕都逃不脱将军犀利的目光。
在原定庄小学后侧,记者看到一块巨大的谯石被镶嵌在道边的矮墙中。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吴英当年从台湾运回的“七星石”,将军此举用意很明确,就是要表明“祖国与宝岛血脉相连,永不分离”。
在考察中,专家们表示,一代名将吴英在收复台湾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地位突出,定庄堡中有不可多得的涉台文物遗存,其是传承数百年的活态的可触摸的历史,也是珍贵的无法复制的历史。定庄堡已被列入省文物名录,与吴英相关的文物是研究两岸交流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希望定庄堡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林红霞)
背景资料:吴英(1637-1712),字为高,清时收复台湾主将之一。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二月,吴英率陆路官兵为副帅同征台湾。吴英出奇谋献良策,英勇善战。台湾收复后,施琅凯旋而归,吴英镇抚其地率众开垦,造福一方,并传播妈祖文化。台湾民众拥戴吴英,后在台南府邵东安坊建吴英祠。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杨庭理重修后改为吴氏家庙。治理台湾二年后,吴英又奉旨赴浙江抗击外夷倭寇入侵,往四川平定吴三桂残部的分裂活动,为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屡建奇功。在莆田定庄定居后,“敦族睦邻,置义田,赈凶岁”,无不尽力而为。曾斥资6000余金重修莆田熙宁、宁海二桥,为世人传诵。
吴英定居黄石定庄后,曾营造自己的定庄堡,是莆田历史上官家私营园林之一。
责编:王超
![]()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