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历史概况 > 正文
书院门前"上马石" 尊师重教古风存
http://wmf.fjsen.com 2009-03-20 14:50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游定夫书院,距此100米处的路边竖立着一块未经人工雕琢的条状石头,上书“上马石”,并有人供奉的遗迹。

    原来,这块石头虽取自天然,但并非“凡夫俗子”,而是沾了书香圣气的“宝石”。上了年纪的村民们介绍说,游定夫书院先贤辈出,声名远播,为学子所心仪。到游定夫书院上学者中不乏骑马者,尽管他们或是豪门子弟或是富裕人家儿孙,对书院的尊敬皆虔诚,无不远远地翻身下马,把马拴在这上马石周边,徒步去书院,绝不能把马拴在书院前。上完课,再在这上马石上上马回家。

    据典籍记载,人体与马匹高度的差异,是上马石面世的根本原因,尤其在马镫还不曾发明之前,人若想顺当地骑到马上,非得依赖上马石不可。据说早在秦汉之际,上马石就已出现,不过当时主要用于驿站,以帮助驿卒飞身上马,以最快的速度传达政令及通报军情。之后历代相传,上马石日益成为世人不可或缺之物,宋代《清明上河图》亦绘有上马石,置于大宅门前一侧,斜梯面向门口,石上坐人。至明代,全国驿站共有2000多座,上马石的数量可见一斑。上马石最辉煌的时期,或许当属清朝。清朝统治者有骑马狩猎的祖习,曾明文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彼时上马石早已超出方便骑乘的单一功能,而成为宅第等级的一个划分标准,高等人家的上马石均为汉白玉制,次一点的则为大青石,其形体大小亦与官衔有关,官大,上马石则大;官小,上马石也小。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上马和下马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行为,在特殊地点还含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游定夫书院是为尊崇、纪念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游酢而建。游酢与杨时的“程门立雪”成千古佳话。当地的教师说,上马石其实也在传承着一个尊师重教的遗风,所以,当地很多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前来拜谒,祈求孩子读书聪明勤奋。

    瞅着虽风雨剥蚀饱经沧桑,依然溜光发亮的上马石,遥想当年,一只只脚,在长衫宽袍的遮掩下,在此石或上或下,我们耳畔仿佛听到了昔日书院的琅琅读书声……(詹国兵 米仲贵)

责编:林芳斌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