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古老"文十番"重现莆田涵江
http://wmf.fjsen.com 2009-02-25 15:50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莆仙戏老艺人黄美云与集友“文十番”乐团在表演中

  在新近举办的莆田市文艺界、社科界联欢晚会和十音八乐大汇演上,有一支“文十番”乐团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由21人组成、平均年龄60岁的集友“文十番”乐团,他们用碗胡、四弦胡、枕头琴等古乐器演奏出的音乐让人感受到“十音八乐”的独特魅力,表演的“文十番”演奏《琴弹有十分》(《西厢记》插曲)和《风送长江一叶帆》(《春江》插曲)等,赢得了观众的啧啧称赞。

  “文十番”为莆田涵江区独有的民间古老曲种,在莆田音乐中独树一帜,既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十番”音乐,又有别于传统的莆仙戏曲音乐,其节奏抒缓,旋律委婉,词少腔多,风格古朴优雅。由于“文十番”曲调幽静缓慢,与“十番”的欢快热烈形成了鲜明对比,给听众“文绉绉”的感觉,故称之为“文十番”。解放前,“文十番”一直在涵江区梧塘镇以东地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仅存三江口镇哆头和国欢镇塘头一带流行。已知现存“文十番”曲谱仅有黄文栋先生1953至1956年在涵江三江口镇哆头拜师时,由师傅郑佬嘟口传心授习唱的36首,以及塘头遗存的8首。

  “文十番”起源尚待稽考。据郑佬嘟师父所传,是由于涵江的地形、地势决定了“文十番”的产生。涵江西、南、北三面环山,仅三江口一面靠海,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涵江的贸易往来主要依靠海运。古时涵江商人通过水路与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苏州、杭州等地通商,再通过京杭大运河抵达京城进行商贸往来,以此带动涵江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商贸业的不断发展,涵江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此时在三江口出现了一条娱乐休闲街。涵江的一些商人到苏州、杭州等地经商时听到其他地方音乐,看到许多与莆田不一样的乐器,其中有位“儒商”晓通音律,经商之余聚集了一些人,在莆田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各地音乐精华,同时在乐器配置上也大量引进外来乐器,如苏箫、四弦胡、走马胡、南琵琶、檀板等,从而创作出新的曲种形式名曰“琴·弦·箫”。清末民初时,受“十番”音乐影响,“琴·弦·箫”改名为“文十番”。

  但在涵江民间另有一传说:“文十番”是由莆田囊山寺的一位和尚创立的。此和尚从泉州开元寺来到囊山寺,后还俗长住莆田涵江,在闲时他将莆田当地音乐、泉州南音及寺庙音乐融合在一起或改编或创作,并用流传到莆田的几种外地乐器组合演奏创作出新的曲种形式“琴·弦·箫”,俗称“文十番”。后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不同区域的“文十番”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区域“文十番”在曲调、配器、调式上都有不同差异,如哆头为“五空调”,而传教塘头则为“四空半”。而单从“文十番”的音调、题材和专用乐器及乐器形体制作等方面考察,可追溯到汉唐时期的宫廷音乐,日本、菲律宾、台湾等地音乐专家曾多次来涵江考察“文十番”,并给予高度评价。

  “文十番”所用的乐器有:堘(枕头琴、扎筝、蓁)、碗胡(走马胡)、四弦胡、伬胡、老胡、南琶、苏笛(箫)、八角琴、三弦、丹皮鼓、檀板、云锣等,主奏乐器“堘”(扎筝)乃唐代遗存的最初一种拉弦乐器,被誉为“民间乐器活化石”,其他乐器如四弦胡、碗胡、伬胡等也各具特色,为今罕见,甚至在莆田其他音乐演奏中也从未见采用这几种乐器进行演奏的惯例。

  “文十番”所用的拍板也很有特色,莆田其他音乐采用的是在两块竹板一端穿孔系上绳子制成的拍板,而“文十番”音乐演奏则采用类似唐代宫廷音乐中由三块以上层板相叠制成的“檀板”。四弦胡也非常独特,乐器型制类似二胡,但是有四个琴轴四根弦,从内弦至外弦各弦间为五度定弦,乐器的弓毛分为二份穿过琴弦,演奏时可以奏出五度和弦,这件乐器也未见在莆田其他音乐中采用过。

  “文十番”的演奏分走奏与坐奏两种,走奏时,堘用“堘仔”(即七弦或者九弦的小堘),吹奏乐器用的是苏笛即“横箫”一对;坐奏时,使用的堘是十一弦即比较大的“文堘”,吹奏乐器用的是苏箫即“直箫”一对。坐奏时,“文堘”居中,“架旦”(演唱者)坐于其左侧或左前侧,其他乐器分列其左右及后面。“文堘”前放一香炉,演奏前由“架旦”至香炉前点燃三支香,这时全体乐队起身,待“架旦”上香后回到座位上,全体成员方可坐下,开始演奏。“文十番”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表演形式,就是“文十番”乐队到妈祖庙请“妈祖花”时,“架旦”必须用牙咬特制的“香架”,点香演唱。

  “文十番”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深厚,在涵江的遗存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及古老的乐器备受音乐界关注和赞誉。但由于种种原因,涵江“文十番”濒临失传。2003年,涵江区政协组织音乐专家深入塘头、哆头实地调研挖掘,撰写论文,抢救“文十番”。2006年,涵江区文化馆上报涵江“文十番”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涵江区文化馆经多方努力,以原集友民乐团老艺人为骨干,组建了集友“文十番”乐团,所用乐器文堘、碗胡、四弦胡、苏笛、苏箫、檀板等乐器均已凭古样复制,样样俱全。集友“文十番”乐团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化十大优秀传承人之一黄文栋先生教习古“文堘”演奏及“文十番”乐团排练,目前恢复的曲目有5首:《西厢记》插曲《琴弹有十分》、《走过只西厢》、《春江》插曲《风送长江一叶帆》、《百花亭》插曲《更深寂静》、《仙姑探病》插曲《勿的是·寒露相侵》。 (徐向阳 文/图)

责编:林芳斌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