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牌坊PK 塔巷“粉丝”多
翻修后的门楼牌坊形态各异,从外形到细节,无一重复。几天来,赢得最多“粉丝”的,无疑是塔巷口牌坊上立着的一座精致小塔。国家二级建造师王勇坚介绍说,相传闽王王审知时期,就曾在该巷中建造木塔及塔院,到南宋此木塔尚存,后被毁。清代人新造小塔,立于巷口牌坊上,作为纪念,也符合了塔巷的实名。此次对“三坊七巷”的翻修,一些坊巷口的门楼牌坊保持原状,有的则重新设计修造,这其中,当数文儒坊的牌楼最原汁原味,写有坊名的石碑,是清代保留下来的,非常难得。此外,塔巷和郎官巷的牌坊,也是上世纪80年代保存下来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前来游览三坊七巷的人,都在问:为什么三坊七巷,只剩下三坊五巷?对此,王勇坚解释说,还有两巷分别是杨桥巷和吉庇巷,解放后福州城市改造,这两个巷被拓宽成道路,成了现在的杨桥路和吉庇路,如今保留的三坊五巷中,地盘也出现了大幅缩水。
与老牌坊不同,新牌坊的两侧都将镌刻一副对联。记者昨日在南后街看到,南后街东侧五个巷口的对联已上墙,西侧三个坊口的牌坊也将于近期修复完毕。
不过,这些对联说了啥,又出自何人之手?带着这些疑问,咱邀请了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为大家一一解读。
郎官巷
【郎官巷】
楹联:课学秋灯,书声喧里巷 温诗春酒,豪语动枌榆
作者:卓斌青撰,陈朱书
解读:郎官巷东接南后街,为弯曲的街道,北为杨桥路,南为塔巷,原长度居三坊七巷之首,今仅剩一百余米。曾居住在这里的宋刘涛一家几代为郎官,使“郎官”成了巷名。严复先生在此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维新志士林旭17岁从郎官巷走出,24岁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因积极为民族命运奔走,被尊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此联说的是郎官巷内浓厚的读书氛围。学子们寒窗苦读,琅琅书声响彻郎官巷。读书之余,学子们还会聚在一起饮酒斗诗,挥斥方遒诉说远大志向。末句中的“枌榆”原指家乡,这里可理解为,学子们的这种豪气,足以令乡里的父老震动。
责任编辑: |
- 2008-12-10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 2009-01-14福州市南后街花灯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