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仙都镇:华仙之都展新貌 谱写文明新篇章



文明风11月10日讯 华安县仙都镇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东北部,全镇辖13个行政村,人口3.3万,土地面积140.5平方公里。仙都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景观独特,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乡村振兴特色乡镇。

image.png

俯瞰仙都镇大地村,绿色生态农田尽收眼底

深耕特色产业发展 描绘村居新图景

金秋十月,聚居在大地土楼的高山族同胞用独特的方式庆祝丰收喜悦。近年来,仙都镇始终把茶叶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全镇400多户农户共建设生态茶园1万多亩,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6.5亿元。新增耕地104.75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500亩,新增农业产值达3000万元。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高山族表演已经成为景区一块‘金字招牌’”艺术团编导张金梅说道。几年来,仙都镇先后引进建设云谷君澜酒店、新建旅游民宿5家,2021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仙都镇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完善公共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新传承

文化惠民生,仙都镇多措并举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的不竭动力,先后打造“毛主席批语之乡”红色教育基地,投资230万元对保存有毛泽东同志画像、语录的人民会场进行修缮;建设“汤氏三杰”艺术展览馆、故居文化公园、汤晓丹艺术文化中心;修缮吴运琳革命纪念馆,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位于大地村的二宜楼是世界文化遗产,镇党委政府联合土楼管委会,制定《“大地土楼群”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定》《土楼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景区规划和文物保护。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哈龙峰生态有机茶观园,丰富促进茶文化发展;挖掘招坑村“秋千成人礼”特色传统文化,打造“天下秋千第一村”;引进汉酿华茗乌龙茶文化博物馆项目,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image.png

仙都镇招坑村挖掘秋千成人礼传统文化,打造“天下秋千第一村”

加强乡村道德建设 打造文明新典范

在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工作上着色,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仙都镇是“福建省文明乡镇”,全镇现有先锋村、大地村2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以及6个县级文明村,2个新申报县级文明村,实现创建全覆盖。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选树评比活动,全镇创建文明家庭29户、十星级文明户10户,持续引领仙都和谐发展。

依托家风家训乡贤文化馆、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建设,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堂,传播优秀家风家训和乡贤文化,汇聚建设文明社会的精神力量。2022年,仙都镇先锋村获评第三批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好代志,人人自觉来做起……”立冬时节,一曲闽南语快板《移风易俗“好代志”》响彻仙都村。今年,仙都镇移风易俗宣传队已下村义务演出13场。村民刘圳福说:“我们会多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把移风易俗政策和‘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喜事简办’理念传到千家万户。”

image.png

仙都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良好家风

仙都镇持续完善“一约四会”,引导群众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社会管理;成立“林则徐宣教室”开展禁毒宣传,举办反邪教宣传画展。文明旅游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渐成习惯,文明交通人人参与,公益活动处处可见……更多的文明风尚正在仙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扎实推进文明实践 展现农村新风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仙都镇盘活各类资源,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域覆盖。大地村更是融入土楼“和文化”,建设“一站多用”的开放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致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高地。

image.png

仙都镇开展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伴随动人歌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六进”活动在大地村人民会场举行。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仙都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组建“福小宣”、百名宣讲服务队,志愿者自编节目,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芗剧、快板等,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华安县委文明办、华安县仙都镇 黄林振、刘双菲)

您真的要离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