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福建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少年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他奋勇作战,不幸受伤被俘。面对审讯,他慷慨陈词,痛斥清政府腐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最终,他从容就义,年仅24岁。林觉民以热血青春践行革命理想,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现安葬于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林祥谦,福建闽侯县尚干镇人,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总负责人。2月4日,他下达罢工令,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由此爆发。2月7日,林祥谦被北洋军阀逮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道:“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最终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二七惨案”使其成为中共历史上首位英勇就义的烈士,展现工人阶级坚定革命性与无畏牺牲精神。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长征时,他被留下,1935年不幸被捕。面对劝降,他坚贞不屈,最终从容就义,年仅36岁 。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1922年,方志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34年,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堵。虽寡不敌众,他仍顽强战斗,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狱中,方志敏遭受百般折磨,敌人许以高官厚禄劝降,均被他严词拒绝。在阴暗牢房,他用敌人劝降纸笔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与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无数后人。
刘志丹,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进步教师影响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共产党员,后赴黄埔军校学习。1928年,刘志丹与唐澍、谢子长领导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此后,他从事兵运工作,提出“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创建南梁游击队,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多次“围剿”,使陕甘边和陕北苏区连成一片,为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落脚点。1936年,他率红二十八军参加东征战役,4月14日在攻打三交镇时,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贫苦农家,幼时母亲离世,靠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1933年,他参加红军,作战英勇,在攻打关口梁的战斗中,一人夺得两挺机枪,立下战功。抗战时期,张思德到延安当中央警卫团战士。他从不计较岗位,烧木炭、喂马、种地,样样认真。1944年,组织派他去安塞县烧木炭。烧炭窑是苦活、险活,他却毫无怨言,带领战士们日夜奋战。9月5日,炭窑突然崩塌,危急时刻,他将战友推出,自己却被埋,年仅29岁。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牺牲后,毛泽东作《为人民服务》演讲纪念他,其精神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标杆。
邱少云,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人,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12日,在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潜伏区草丛中,为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仍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自幼深受革命熏陶,10岁便加入村儿童团,13岁任村妇救会秘书,14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出卖,刘胡兰被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和地主武装包围抓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这位年仅15岁的革命战士坚贞不屈,毅然宣告:“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恼羞成怒,当场铡杀一同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刘胡兰毫无惧色,主动躺向铡刀,英勇就义。她用年轻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成为晋绥边区“刘胡兰式英雄”的精神旗帜。
宋振中(革命烈士宋绮云、徐林侠之子),出生仅8个月便随母亲徐林侠入狱(因父母从事地下革命工作被捕)。在贵州息烽集中营和重庆白公馆监狱的8年囚徒生涯中,因长期营养不良、发育畸形,头大身细,被难友们怜爱地称作“小萝卜头”。他利用孩童身份作掩护,在狱中各牢房间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成为著名的“狱中红色小交通员”。1949年9月6日,与父母同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松林坡,牺牲时未满8周岁。其短暂而壮烈的人生,成为红岩精神的重要象征。
陈祥榕,男,汉族,2001年12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人,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边防团列兵。2020年6月,在中印边境冲突中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壮烈牺牲,牺牲时不满19周岁。战斗至最后一刻时,他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其遗物中发现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全国共鸣,成为新时代青年报国的精神坐标。中央军委追授其“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烈士事迹被收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参加清明祭英烈活动,我深感触动。革命英烈精神永垂不朽,激励我们前行,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必将不负韶华。身为一名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宁化县第六中学学生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向先烈们学习奋勇拼搏的精神,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勤奋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从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肩负起属于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担当。
————城厢区太平小学学生
作为成长在闽西红色沃土的新时代少年,我们要以红色精神为指引,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不断增长才干,让梦想在学习中绚丽闪光。
————龙岩市松涛小学学生
通过网上祭英烈,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烈们,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用我们的所学报效国家和人民。
————漳州新城学校学生
这次祭扫活动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烈士们的伟大。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我将学习烈士精神,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厦门市莲龙小学学生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正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政和县第一中学学生
烈士们的事迹让我感到无比的敬佩和感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们让我们明白,正是有了这些英勇奋战的烈士,才有了现在的岁月静好。我要学习他们不屈的精神,像他们一样,勇于担当、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荔城区大坂小学学生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在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将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学好知识和本领,建设美丽的祖国。
————上杭县古田中心小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