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重阳节|赏菊读诗,重拾岁月温情
http://wmf.fjsen.com  2024-10-11 22:05:00 于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导语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宜出游赏秋、登高远眺,也宜读诗怀古、孝敬老人,让我们一起品味秋天,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起源与古老的天文学有关。《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所以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就有记载,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要祭天帝和祖先,报答他们的恩德。到了汉代,先秦九月祭的色彩逐渐淡化,人们开始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饵等,用来驱邪祈寿。

有一个与重阳节相关的小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就有人病倒,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蹂躏。一个叫恒景的青年,父母死于瘟疫后,他辞别妻子和乡亲,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终于恒景打听到一座古老仙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路途艰险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位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教给他降妖剑术。重阳节的前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临行前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

恒景回到家乡,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果然出现,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驱灾辟邪的小故事不得求证,但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为民除害、敬老爱家精神却代代相传。

重阳节的风俗

1.出游与登高

重阳节正值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此时天气既不寒冷也不炎热,非常适合人们外出游玩。在这个季节登高可强身健体,还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让人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有着丰富的寓意。糕上通常会插五色小彩旗,糕上还会印两只羊,取 “重阳” 之意。有在上面铺干果、枣、果脯的,也有在上面放肉丝的。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在一些地方,祝寿回礼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寿和步步高之意。

3.赏菊与饮菊花酒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因具有高洁、质朴的品格而备受古人喜爱。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据传,赏菊和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仿之。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4.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佩茱萸和妇女簪菊花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除了佩戴茱萸,妇女还有头上戴菊花的习俗。

5.敬老爱老

“九九” 与 “久久” 同音,蕴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重阳节作为夕阳红的象征,代表着人生的成熟阶段。重阳节提醒我们要关注老年人,尊老敬老。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更加理解和包容。

重阳节的诗词

重阳节的魅力不仅在于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还可以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遥隔千年的节日魅力。

重阳节宜思念。不少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留下了思念的痕迹。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游子在他乡的孤独之感。每逢重阳佳节,这种思乡之情便愈发强烈。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千千万万游子在节日时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也让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成为千古名句。宋朝李清照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李清照却独守空闺,也因思念远方的丈夫而憔悴消瘦,发出 “人比黄花瘦” 的感慨。

也有诗人在重阳记录欢聚和豁达。孟浩然和朋友做下重阳的约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过故人庄》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也体现了重阳节赏菊的习俗,意境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李白的《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虽然自己内心失意愤懑,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而是酒醉之后,依然能够起舞,享受月光下的美好时光,表现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九九重阳,情暖金秋。让我们一同登高远眺、尊老敬老,让重阳之爱,在这金秋时节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