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深刻把握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与文明意蕴
http://wmf.fjsen.com  2024-09-19 09:18:4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深刻把握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与文明意蕴

林 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的实践基石。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更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内涵与文明意蕴。今天,我们应聚焦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主题,紧扣“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等核心关键词,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视野出发,实现三个“跳出”,深入审视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成就、理论逻辑及其文明意蕴。

首先,跳出三明看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与方位。我们应从社会主义城市化规律的视角来把握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性质与历史定位。三明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发展道路的重要实践样板。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理论逻辑,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城市化历史规律的科学认知。三明能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主义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规律性。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交融的一颗“明珠”,三明不仅拥有如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风展红旗如画”的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资源,更有社会主义工业化驱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实践,是社会主义城市化进程中物质形态的城市化与精神形态的文明化有机融合的一面旗帜。总体而言,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机融合的范例,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板,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美好生活建设为重心的城市文明有机体,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的模范。

其次,跳出精神文明建设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与实践成就。我们应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客观规律与内在要求的视角来把握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需要基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有机协调这一宏大历史课题的总体视域中展开。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四十年进程,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其主要贡献大体可归结为以下三点:其一,一种模式,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兼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属性,更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过程中如何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与规范秩序的精神文明实践属性,并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诸多核心元素。其二,一条道路,即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的持续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之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民共建之路,是三明实践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之一,不仅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遵循了城市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与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内在要求的现实化、具体化,正所谓“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其三,一种样板,即“小城大爱”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文明建设样板。“小城”是中国式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主体样态,小城是否能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基础。三明的山水烟火、医改林改、沙县小吃等,无不聚焦民生,关注美好生活,呈现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且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程与文明景观。这一样板的实现,得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与生态等诸多维度,呈现为一种系统性、有机性与持续性的美好生活文明建设总体过程。

最后,跳出中国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明意蕴。深刻把握三明精神文明实践的独特贡献,需要跳出中国的视野,立足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高度来审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文明意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更是一种从物质到精神都追求共同富裕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在根本上是一种持续探索并致力于推动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我关系和谐的文明实践有机体。三明精神文明实践,已初步建成了上述三重关系内在有机融合的城乡文明有机体。这里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生动实践,也有“五讲四美三热爱”与医改林改等社会文明建设实践,更有历史与文明意蕴深厚的朱子文化与红色文化,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有机融合,且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样态走向未来。从宽广的世界历史视域与文明发展趋势来看,如何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重关系有机融合且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有机体,不仅仅是新时代的“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更是人类文明的“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

过去四十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已证明,我们成功开创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导向且与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道路,是一种“五位一体”式文明建设有机总体,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大关系和谐发展的现代文明有机体。在这一过程,我们遵循并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特别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径的开创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与样板。

(作者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