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八闽丰碑】无愧于代号“71”——林大蕃烈士
http://wmf.fjsen.com  2024-03-20 15:06:39 来源: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兰楚文

林大蕃,1916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出击闽中大田进入武陵,这时已经14岁的林大蕃,目睹了红军的严明纪律和良好的作风。从此,他在心中深深地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初中毕业前夕,20岁的林大蕃写了两首无题诗,抒发自己豪情壮志:

其一:豺狼当道惨,粮钱被剥光。衙门扶富贵,捣毁阎王殿。

其二:吃人历史几千秋,国碎民穷苦且忧。热血青年挥铁臂,敢将河水倒回流。

初中毕业后,林大蕃毅然拒绝了国民党县党部的高薪聘请,回到了家乡武陵,决心“办学救国”。他发动乡亲集资建校办学,并出任武陵中心小学校长。

“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后,河北省立农学院党支部书记、大田武陵籍青年学生林鸿图,经常把学生爱国示威游行的照片、宣传品和有关抗日救亡的进步刊物、书籍,寄给林大蕃传阅。林鸿图从保定回到家乡后,向林大蕃等人当面介绍了“一二·九”运动情况和“西安事变”的内幕,进一步激发了林大蕃的革命热情。在返校前夕,林鸿图发展林大蕃为中共党员,组建了中共武陵小学支部,林大蕃担任书记,从此他踏上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发生后,林大蕃以武陵小学为阵地,开设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组织“读书会”“同学会”“儿童团”,广泛联系当地群众和各校师生,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同时吸收肖冠槐、郑超然、林志群、林大森等18名热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把党组织扩建为中共武陵安中心支部。活动范围从武陵小学扩大到武陵的桃溪、百束、武陵、红君,桃源的兰玉、王山,以及谢洋的科里、和春等乡村,直至城区的大田县初级中学。

1939年冬,基于大田党组织和党员数量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结合形势发展需要,根据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江工委的余光在林大蕃家主持召开了党员秘密会议,建立中共大田县委,确定林大蕃为县委书记。

中共大田县委成立后,林大蕃积极开辟游击根据地,相继建立游击基点村,组织农民自卫队,并从中物色骨干30余名,秘密组建了县委游击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闽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装。林大蕃串联大田县各界人士,迫使大田县国民党当局为武陵籍燕京大学附中学生、北平西山游击队队员林其蓁召开了追悼大会,以此扩大抗日宣传。同时,广泛联系统战对象,团结广平籍省参议员、县参议长蒋超,谢洋籍省咨议员、县民团营长林维邦等人;联络各乡镇长、小学校长,争取中间人物,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林大蕃在武陵安、丰田、京程,漳平县的吾祠、凤山,宁洋县的梨后坪等基点,举办多期党员骨干和党员训练班,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带领大田县委一班人和人民群众同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学习期间,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代号,林大蕃的代号是71 号。

1942年2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中工委成立,林大蕃任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同时将县委游击队改为闽中工委游击队,林大蕃任政委。1943年,余维新被捕牺牲后,林大蕃奉命率领游击队恢复南(平)沙(县)尤(溪)游击根据地。1944年5月,中共闽中工委改为中共闽西北特委,林大蕃任书记。同时,闽中工委游击队也改成闽西北特委游击队,林大蕃任政委。这一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闽西北共产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围剿”,国民党福建省当局在大田县设“特种会报”“五县联防办事处”等“剿共”机构,组织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六、第七、第八团,纠集闽西北各县保安队和特务武装,对武陵安革命根据地以及桃源的兰玉、王山,上京的丰田,太华的汤泉,石牌的京程、拱桥和漳平的西埔等主要革命基点村进行“围剿”,疯狂搜捕和杀害共产党员、干部及其家属。林大蕃教育和鼓励战友坚定信心,痛击来犯之敌,先后奇袭宁洋县警察局、上京和三民(今建设)乡公所,击毙两个作恶多端的反共乡长。

1945年8月,根据情报得知,国民党战时省会永安有一批军需品要运送到大田县党部。林大蕃和队长游栋带领游击队员在大田桃源与永安岭头交界处的分水隔设下埋伏,拦截国民党的汽车,缴获了100多万元法币和大量军用物资,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1945年春,中共福建省委认为闽西北方面的党组织和游击武装处境严峻,为避免损失,决定暂时撤出大田老区,向闽赣边挺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7月,闽赣边挺进队在王山基点村休整,准备向闽赣边的建宁、泰宁一带挺进。但由于经费困难,没有立即执行省委决定。

1945年8月,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上级和特委领导在永安桑溪村召开会议,分析了战后形势,提出了筹款、夺枪、扩充队伍三大任务,作出由林大蕃、游栋率精干游击队员30多人,返回大田伺机筹款、夺枪的决定,并限定一个月内返回桑溪村,继续向闽赣边挺进。9月中旬,林大蕃奉命率领挺进队骨干和工作人员,从永安洪田的桑溪村,经林田、小螺、下洋、内炉、青水,再次迂回大田太华,准备攻打龙门乡公所和保安队,夺取机枪。不巧连日滂沱大雨,挺进队行动困难,冒雨潜伏在小合村水尾的密林里,艰难地熬过七个昼夜。

9月22日夜里,龙门夺抢战斗打响,由林大蕃、游栋分别带领两个战斗小组,按计划从两个方向同时向敌人进攻。战斗只耗时30分钟,共缴获步枪30多把。但枪声一响,却招来了国民党反动派大部队的反攻。

23日天一亮,挺进队陷入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包围。挺进队迅速翻越积谷山,经白沙岬到达太华万湖岬,遭遇“剿共”中队长曾伟勋所部阻击。挺进队边打边撤,转向坑里村后再到白沙岬,后到永安湖鼻和灯火大树林又遭顽军围堵。林大蕃和队长游栋带领挺进队员撤回到大田桃源的王山基点村,又陷入敌人预设的埋伏圈。省保安八团和以钟大钧为总指挥的“剿共”部队,曾伟勋的“剿共”中队,大田县的警察中队和保安队、侦缉队、地方反动武装及林达光、肖占春的叛徒武装,大约三个团的兵力同时对挺进队进行围追堵截。情况万分危急,挺进队且战且退。

当挺进队撤到桃源王山基点村时,特委宣传部副部长郑超然的弟弟郑裴然,带着几个老接头户,冒着生命危险给挺进队送来了米饭,大家草草果腹,随即向永安的内炉方向撤退。可是,队伍刚刚到水盂曲时,又被国民党五十二师围堵。突围中,中共城关直属区委书记林大森、闽西北特委宣传部副部长郑超然壮烈牺牲,中共闽西北特委妇女部副部长林友梅等人不幸被捕。

林大蕃带领余部边打边撤,摸黑突围至水盂曲山头,直奔永安西洋镇的内炉基点村。9月30日,当挺进队快到内炉村一交通站时,埋伏在交通站内的敌军集中开火,林大蕃腹部和腿部中弹,顿时血流如注。林大蕃对大家说:“看来我不行了,你们要赶快撤走,继续战斗,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游栋命令坚决压住敌人的火力,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大家轮流背着林大蕃边打边撤,当撤到内炉村赤岭水圳的石壁下时,林大蕃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林大蕃一家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他的父亲林壮谦、弟弟林大森等11位亲人为革命捐躯,满门英烈,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