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露社区环卫工人庄建全。范玉华摄
文明风9月21日讯(记者 卢超颖 通讯员 范玉华)今年6月份,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祥露社区被授予“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在这背后,离不开的是垃圾分类指导员和环卫工人的默默奉献。
蹲点一个礼拜
只为监督餐馆老板
偌大的村庄里,有一抹橘黄色的身影总是来去匆匆,他踏着星光修补马路,“蹲点”监督餐馆老板;顶着烈日清理垃圾,为社区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中时,祥露社区环卫工人庄建全已经醒来,简单收拾一番,带上围裙、手套,穿好雨鞋,准备出门去清理垃圾。
不到一个晚上的时间,垃圾桶就已经满了,庄建全所负责的垃圾投放点边上有两排餐馆,凌晨三点,正是这条街刚刚落下夜生活的帷幕之时,餐馆老板会在收店前倒最后一次垃圾。庄建全告诉记者,如果两点不起床清理一次,等到五点半正式上班再来清理,地上就会堆着不少垃圾。
去年夏天,为了让餐馆老板遵守规矩把垃圾准确地投放到垃圾桶内,庄建全连续一个礼拜晚上不睡觉“蹲点”在垃圾桶旁。时间一久,他甚至在垃圾桶内瞄上一眼就可以知道这是哪间餐馆的垃圾。碰上不守规矩的,庄建全就会掏出手机,拍下“证据”再上门理论,老板们自知理亏,只好保证下次一定好好投放。
等垃圾清理完结束,时间已经指向四点半,迎着朝霞,庄建全回家换下了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
庄建全在做运送垃圾车的准备工作。范玉华摄
为保护垃圾桶轮子
自掏腰包修马路
早上5点吃过早餐后,庄建全又再次来到垃圾投放点,一旁的垃圾车已经在等候,只见庄建全一手扶着墙壁,一手抓着垃圾桶边缘,左脚踩在水泥伢子上,用力一蹬,右脚已经踩上了爆满的垃圾桶。他需要把十来个垃圾桶都用力地踩一踩,拖桶时垃圾才不会撒在地上,也更加方便运上垃圾车。
拖动垃圾桶时,桶轮和平坦的水泥地面摩擦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祥露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段路原来是坑坑洼洼的,庄建全不忍心让垃圾桶的轮子“受伤”,自掏腰包买了水泥,从家里和好后,趁晚上人较少时将路面修补齐整。
倒完垃圾,庄建全又拿起了扫帚,把垃圾桶旁边掉下的零碎垃圾仔细清扫干净,看着垃圾车开远了,才回头擦了擦已经爬满汗水的额头。
夏天的垃圾极易腐烂,一旦清理不及时,就会发臭。这样的重复的工作,庄建全一天要干上5次,一直到下午三点,他换下最后一身工作服,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自制铁皮鞋垫。范玉华摄
为防脚底受伤
自制“铁片鞋垫”
在庄建全负责的垃圾投放点,旁边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牌子,上面写着:“万水千山总是情,不要乱丢垃圾行不行。”这是庄建全为了引导居民们准确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内,自己特意找广告公司做的牌子。有不少邻居质疑他,这会有人看吗?庄建全却乐呵呵地笑道:“挂一张在这总会有人看到的,总会有点效果的。”
实际上,对于已经63岁的庄建全来说,踩垃圾桶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这不仅需要较强的平衡感,被垃圾桶内的玻璃和竹签中伤也是常有的事情,虽然一年四季都穿着雨鞋,但还是有“顽强”的竹签子会穿透雨鞋刺伤脚底,无奈之下,庄建全只好找来铁片,按着鞋垫的模样,自制了一双铁片鞋垫。
2016年莫兰蒂台风席卷厦门后,庄建全正在清理垃圾桶内玻璃时,手腕被玻璃划了一道约摸8厘米长的伤口,到医院缝合了八针,医生劝他不能再干重活,但是他休息了个把月后,又回到了岗位上。
尽管受了这么多伤,庄建全仍然热爱着这份工作。“我就是闲不住,就是想看到垃圾桶干干净净的,我们的村庄干干净净的。”庄建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