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张“7岁女孩在卤菜摊案板下学习”的照片刷屏网络。据报道,柯恩雅是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年级学生,父母所在的集贸市场4月3日复工后,她就一直在店铺案板下上网课。略显狭窄的案板下,柯恩雅“有时猛一抬头就撞到了脑袋”,但她已在此坚持上了一个多月网课。(2020年5月9日 新京报)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事实上,这也是此次疫情中不少孩子境遇的缩影。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空中课堂,对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困难。地处大山深处,有的孩子每天沿着公路步行几公里才能找到信号,若遇到下雨天,学习就更加困难;有的孩子家里没装宽带,也没电脑。
“停课不停学”在大部分城市孩子眼里,更多的是学习空间发生了转移,从线下课堂转到了线上。但对于农村甚至是偏远山区孩子来说,流畅的网速、智能手机、电脑等学习硬件却来之不易。但事实证明,中国人常常能身处井隅,心向星光,教育之路漫漫,但教育的方向从未发生改变。今天,我们更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苦难一经过去,便会变为希望,然后照亮深夜的梦想。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近代中国多少文人志士向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办法,不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先师们坚持在抗战一线办学,求知求学的精神都可歌可泣。如今,面对疫情,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为孩子们的求学路切实纾困,从现实层面给予更多温情的照拂。
教育联盟在行动,社会各界亦有功。疫情阻挡不住教育前进的步伐,在举国防疫的关键时刻,教育人更应积极参与、顽强阻击,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守,构筑起孩子们健康生活和探索新知的希望。
教育行政部门不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基层偏远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的投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为乡村中小学教育送去一份希望。
家长不妨多抽出时间,配合老师精心安排,在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家庭久违的温暖,也是未成年人成长中难得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鼓励更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共同为疫情防控、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捐资捐物,尽一份力。
“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苦难的信心,一击即倒,不愿再播种新希望。要知道,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中国人的脊梁之所以傲然挺立,离不开教育的根本和文化传承的灵魂。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应该不断地读书学习,充实自己,汲取向上力量。尤其当下,更要用知识冲破疫情的阴霾,让教育重新点亮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架设起求学路上希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