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注重常态长效,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开展。文明城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和“样板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和排头兵,公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面广,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端正创城动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初心,把重心放到城乡基层,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多办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近年来,我深切感到,各地为了夺得文明城市的荣誉,创建力度逐年提升、创建热情空前高涨。客观地讲,城市创建获得表彰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创建,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更为重要。各地一定要紧紧围绕测评体系,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成效和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责任和担当。二要突出创建重点。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始终围绕“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总目标,把握重点、创出实效。崇德向善就是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着力,保持年年用力、久久为功的力度和韧劲;文化厚重就是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和谐宜居就是要突出抓好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打造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的舒适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人民满意就是要坚守民生福祉,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参与度,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创建理念。三要注重常态长效。回顾前两年,“暗访”两个字无疑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词。暗访仅仅是一种考察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各地摒弃运动式、会战式、突击式的创建方式,把精力集中在健全机制、加强常态创建上来。要拓宽问题发现渠道,借助“互联网+”“云服务”等信息技术,发动市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发现和上传在身边发生的、与城市管理有关的问题,使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处理。要开展日常督查和现场反馈,针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日常巡查,建立现场督查、反馈、点评工作制度,点评、分析存在原因,研究解决办法。这里要明确的是,调研要于点评之前,点评要于问题所在,督查要于点评之后。要夯实落实已有机制,各地经历了多轮的文明城市创建,有些地方建立了很好的机制,但制度的成效在于落实。特别是要落实“门前三包”,不断探索和推广环境卫生服务外包等城市日常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市民巡访团”作用,最大限度吸引市民群众参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