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坚持“四高”标准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http://wmf.fjsen.com 2020-01-17 18:53:40 来源: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康金山

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赖海榕发言

长期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文明创建与事业发展同步、常态创建与长效机制并重、校园文明与师生素质共进,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改革创新,深入发掘高校独有的特色亮点,用鲜活、丰富的实践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一、坚守“初心”,高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一是强化中心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推进党委中心组学习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干部带头在《求是》《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学习体会文章。学校作为省属高校代表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情况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福建省委有关刊物上刊登。二是建好党委讲师团。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党委讲师团,坚持“四化”为理论进基层提供菜单式宣讲服务,仅2019年,组织讲师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辅导报告80余场、受众上万人次。讲师团成员中有3人获评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讲师团于2018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深入报道学校理论宣传工作的做法与成效。三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宣传月、“我们的节日”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师大好故事”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活动。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有11人次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二、打造“匠心”,高标准培育师德师风。一是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在福建省高校率先成立教师伦理委员会,推动师德建设走向教师自律。将“深化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建设”作为学校2019年度重点工作攻坚行动项目,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开设师德师风大讲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我最喜爱的好老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师德建设价值导向。学校于2015年成为首批18个“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之一,2019年,获评“优秀基地”,教育部网站深度报道我校师德建设纪实。三是强化师德师风监督考核。坚持把师德规范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年度考核等各项工作,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建立党政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互评制度,完善学生评教机制。设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严肃查处师德失范案件。

三、推动“入心”,高品位建设校园文化。一是创建文化校园。开展覆盖全学年、形式多样化、参与范围广的“三节三月三季”主题系列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转变。学生连续六届荣获全国“挑战杯”金奖、连续七年亮相央视“五月的鲜花”舞台,在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届届出精品。二是培育文化精品。凝练和打造了“高雅艺术进校园”“‘阅水成川’美术作品展”“经典诵读”等10个体现学校特点、具有示范性的文化精品项目。积极推进福建省和福建省高校十佳社会科学讲坛“理论名师大讲坛”建设。推出《台湾文献汇刊续编》《严复全集》等一批原创性、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三是强化文化引领。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闽文化研究。积极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成立印尼、菲律宾研究中心,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研究,2所孔子学院、1个孔子课堂均被评为全球先进。四是提升文化品味。科学规划校园文化景观,加强校园文化走廊建设,实施百年碑林提升改造工程,建成校园六大雕塑群,打造绿色、生态、文明的“山水学村”。

四、注重“走心”,高品质传播文明风尚。一是完善“微”体系。加强“五微五阵地”网络思政工作品牌建设,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高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转型创新试点单位。二是创新“微”传播。打造福师大“小葵”新媒体品牌网络形象,建成高校小有名气的“福师大小葵馆”,开发了20余种、650余件网络文化产品,吸引全国近500个单位交流学习,国家及福建省领导多次来校考察并充分肯定。研发易班轻应用“青马易战”,让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强化“微”服务。成立架设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学生服务联动协调中心,实行“线上收集问题—线下协调联动—线上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书记早餐会”“校长面对面”,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组建网络舆情研究团队,进行全天候网络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为精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