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川:招工十万余人不收分文 被称傻子不改初衷
http://wmf.fjsen.com 2019-05-29 17:19:25 来源:泉州市委文明办

林秀川,1957年3月,中共党员,泉州市洛江区永盛鞋塑有限公司工会主席。1991年,林秀川来到泉州洛江区后就开始自费奔走福建、贵州、浙江、四川等地,将农村富余劳动力介绍到洛江企业。28年来,林秀川风雨无阻,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超过十万的工人与企业达成用工协议,而他却被人称为“傻子”。

天生热心肠 帮友人招工竟“上瘾”了

林秀川的义务招工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候洛江马甲镇制鞋业发展迅速,林秀川的朋友也来到马甲开办鞋厂。但由于当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落后等原因,招工十分困难,鞋厂的壮大受到限制。

林秀川的家乡仙游与洛江临近,受友人之托,林秀川回到仙游,以老乡的身份帮友人招工。期间,有求职工人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路费,林秀川便为其垫付,逐渐赢得其他老乡的信任。

第一次的成功尝试,林秀川深受鼓舞。天生一副热心肠的林秀川觉得既然朋友的企业都出现缺工情况,其他企业肯定也会存在相同的问题,于是,带着做一点好事的初衷,林秀川的义务招工就这么开始了。

为了工友的信任 义务招工分文不取

骑一辆摩托车,在周边乡镇企业穿梭,收集用工信息,林秀川的招工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却十分奔波。妻子蔡桂芳回忆,有一天风雨交加,林秀川在收集完信息的回家路上摔得头破血流,让她心疼不已。至今,只要夜晚林秀川还没回家,她都不敢入睡。

长年的奔波并没有阻挡林秀川的脚步。二十几年来,林秀川自己画的招工通讯录已经攒了上百张。每一张通讯录上,密密麻麻写着的是企业老板电话、老乡的电话、缺工的岗位……在林秀川的牵线搭桥下,已经有超过十万人次的工人通过他找到了工作。

超过十万人次的招工,林秀川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为什么分文不取?“为了信任。”林秀川说:“如果招一个车工我收500元,招一个管理我收2000元,传出去了,工人就要怀疑你。说你为了谋利而去,你的说辞就要被人打上折扣。”

不少企业老板想为林秀川补贴招工费、差旅费、通讯费,都被林秀川一一婉拒,分文未取,企业老板们只能自发为其颁发无偿的“编外人事部经理”聘书及“行为模范”奖状,而这些都被林秀川收藏了起来。

面对质疑声 被骂“傻子”仍坚持

林秀川的义务招工之路并非坦途。自掏腰包、奔走各地、贫困度日、婉拒补贴,会有这么好的人?不少人开始质疑林秀川,面对质疑声,林秀川只能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哽咽。

不仅如此,身边的亲戚朋友对林秀川的行为也无法理解,甚至坚决反对,只有妻子蔡桂芳默默支持。蔡桂芳是马甲镇一家鞋企的普通工人,微薄的收入成了两口子维持生计的唯一来源,至今两口子还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林秀川说,最让他痴迷的是工作,最让他欣慰的是成绩,最让他感动的是集体,而最让他愧疚的是家庭。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终于,2012年洛江区职工服务中心马甲工作站为林秀川提供了一个平台,林秀川在工作站成立起劳务职介所,义务为群众解决就业问题、调解职工纠纷等。

林秀川说:“大家都说我是傻子,我却认为只要做得有意义,那我是傻并快乐着。”就在采访快要结束时,一位企业老板急匆匆地跑来找林秀川,请他帮忙调解一个职工纠纷,林秀川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与记者匆匆告别后,他很快出门,去继续他“有意义”的工作。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