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而在暴雨初歇的深圳市罗湖区,“我们的节日·七夕”文艺联欢活动上演;近60场七夕主题活动覆盖上海全市各区,旨在引导市民在传统节日中过一个有爱、有韵味的七夕……
七夕期间,北京举行了第六届七夕文化节。在持续五天的活动中,陆续开展了相亲大会、七夕民俗艺术展、七夕文化讲堂等主题活动。在大运河畔运河文化广场,千余名男女青年参加“鹊桥会”。在浪漫清新的氛围下,人们通过“走红毯”“座位轮换”“互相传情”等游戏开展互动,度过一个愉快的七夕节。
在“80后”女民警李丽的心中,携手同行、风雨共度,是爱情最好的诠释。她与丈夫是初中同学,现在同为基层派出所民警。作为“双警家庭”,夫妻两人聚少离多,出警期间女儿只能托给长辈照顾。然而,这两位年轻的“80后”民警却觉得,他们能守护更多家庭的平安团圆,是很幸福的。在第六届北京七夕文化节开幕式暨“首都文明(最美)家庭”表彰活动上,他们一家分享的家庭故事赢来阵阵掌声。
在深圳市,由深圳市文明办主办,罗湖区文明办、文化体育局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七夕”活动正在上演。罗湖区文化馆内琴声悠扬,歌声飘扬,欢声笑语阵阵,洋溢着甜蜜的七夕节日氛围。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非遗展示区、民乐展示区、桃花树心愿区、创意拍照区挤满了情侣、夫妻,也有不少单身男女来到现场体验七夕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王可非和恋人写下一张心愿卡挂在桃花树上,“这是我们在一起过的第一个七夕节,希望我们能够长相厮守。”一起拍了张同心照后,这对恋人发了微信朋友圈,希望把自己的温馨浪漫通过七夕佳节传递给朋友们。
罗湖区文明办主任王萍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罗湖区连续5年承办“我们的节日·七夕”活动。“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市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爱的力量,凸显七夕节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的文化内涵。”
七夕这天,在上海市虹口区的海派文化中心,六对新婚夫妻和两对结婚40周年的夫妻接过书法名家现场书写的结婚纪念证书,为自己的人生大事增添浓墨重彩的印证。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周志高介绍,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是第二年举办了。在七夕这天,有中国传统书法写就的“婚书”,再加盖“永结同心”印章,集合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让节日更有中国特色。
“七夕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当然是一个与爱情婚姻有关的浪漫日子,但不能仅仅把七夕看成是中国版的情人节去消费,还是要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激起更多人的共鸣。”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说。
张学宇和蔡钦卿今年3月登记结婚,准备10月举办婚礼。接过书法家余仁杰用小行书为两人书写的结婚纪念证书,小两口的激动和喜悦写在脸上。“结婚是人一生当中庄重而甜蜜的时刻,在传统节日里拿到这样一份很有‘中国味’的‘婚书’太有意义了。”张学宇说道。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这也是一个传递美的节日,我们就是要通过节日告诉大家,什么是美和怎么去美。”大世界传艺中心中国式插花老师孙英说道。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益空间党群服务站的七夕传统插花品香活动上,20余位居民围坐在方桌前,跟着孙英学习如何摆放手中的玫瑰、勿忘我、丝带草等,一块块花泥上逐渐“长”出形态各异的花簇。
孙英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历来和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好的寓意和今天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七夕所蕴含的美好情感更离不开花,大家自己动手,既能收获美丽的插花,又能在传统节日里感受传统文化。”(新华社记者赵琬微、李晓玲、郭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