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10月9日是又一年重阳佳节。在这个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各种敬老活动渐次登场,比如让老人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或者听歌听戏、观影观剧……让老人们格外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关爱与尊敬之情。
而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在日前却呼吁,将重阳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并放假3天,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尊老敬老的光荣传统,引发网络热议,得到不少网友支持点赞。
像这样的呼声,我们并非头一遭听说。这些年,常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重阳节全民放假,理由同样是,城乡空巢老人与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常回家看看”虽已入法,但年轻人工作繁忙,要“常回家看看”并非易事,与子女登高过重阳,成为不少老年人的奢望。把重阳节定为全民放假日,可方便有条件回家的年轻人陪伴老人,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然而,在我看来,重阳不放假,无碍我们敬老。
我们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的目的,在于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文明家庭建设、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宣传、学雷锋树新风宣传等活动风起云涌的今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并不一定非要靠一个重阳节来实现。上述那些活动,早就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就像我们现在提倡“关爱老人莫拘泥于重阳”一样,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也不一定非要拘泥于重阳。重阳节放不放假,恐怕是无关紧要的,不如让老人们的重阳节过得更生活化一些。
重阳节即使放了假,儿女们能否专“假”专用,回家看看,将这个假期用来陪伴老人,也是值得存疑的。毕竟假期怎么安排,完全是老百姓自己的私事,有些人极可能将“重阳假”过成“旅游假”、“吃喝假”,丝毫没有“敬老假”的意味。只有内心真正敬老,才可能让“重阳敬老”名副其实。正如学者张颐武所言,假日设置应该适当,重阳节不一定要放假,真正弘扬敬老的意义,或许并不需要每天在一起,而是要做到将其融入进内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心里有老人,天天都是重阳节。
重阳不放假,真的无碍我们敬老。现有的法定假日,已经让子女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常回家看看”,这个时间,同样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我们的工作、生意与“常回家看看”互有抵牾,敬老爱老的方式仍然可以是多样的,除了采取打电话、寄礼物等传统方式,我们还可以在微信、QQ视频中多聊天,尽量压缩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感,以拳拳孝心,让父母感受到远方儿女的深切关怀。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有没有“心”,有没有孝德观念。
没有“心”,重阳节即使放假敬老,也可能只是应付差事、完成任务。(何勇海)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