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关于七夕节,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尤以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最广。传说在七夕节这天,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也正因如此,七夕节又被古人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每每在这一天,不少少男少女便会偷偷相约葡萄架下、私定终身。
其实,七夕节能够流传至今远不止于古老的爱情,与之相关联的还有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活动。如穿针乞巧、晒书晒衣、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贺牛生日等。这些与七夕节紧密相关的传统习俗,不仅折射出古人的勤劳与智慧,更展示了古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七夕传统习俗折射出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关于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穿针乞巧”。这个始于汉代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最初只在古代皇宫里流传,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其活动的形式是在七夕这一天,少女穿着新衣、摆上瓜果点心向织女乞求智巧,希望织女能够赐予她们智慧、传授她们穿针引线的技巧,使她们个个变得心灵手巧。回到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穿针刺绣、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都是得益于乞巧节风俗的传承与延伸。大家从现在所看到、用到的这些手工艺品或食品中,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古人的勤劳和智慧。可以说,如果没有乞巧节里流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不可能会如此丰富多彩、幸福美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些浩瀚如海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其中有许多是来自于民间传统习俗。比如七夕节当中的一种传统习俗“为牛庆生”,说的是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才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这个传统习俗尽管是取自于《牛郎织女》传说里面的一个故事片段,但里面却传递出来的是人们对老牛自我牺牲精神的敬佩。由此可见,七夕节不仅仅传承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七夕节像中国其他的许多重要传统节日一样,过节不仅仅是节日的本身,更多的是节日里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过节,就是要从节日中汲取文化的营养、通过这一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好、继续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