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邦吉,男,1965年9月生,水茜镇石寮小学教师。33年来,在偏远的山村小学默默耕耘,虽只有一支臂膀,却撑起完整师爱,他不畏条件艰苦,满腔热血致力于山村教育事业,成为山里娃娃走出大山的希望。
爱上山村教育
谢邦吉所任教的学校是石寮小学,距县城近50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小学之一,现有小学一、二年级共17名学生,连同幼儿班16名学生,全校共3名教师。
谢邦吉是石寮村村民,幼年时因意外事故导致右手臂截肢。1983年,他高中毕业,高考成绩优异,却因身体残疾无缘升学。当年,水茜乡政府欲聘请他到文化站工作,小学校长却有意让他进校担任代课教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谢邦吉的理想。他深知没有文化的农村孩子很可怜,希望通过读书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只有左手,对于常人来说日常生活都困难,而谢邦吉为了能独手教学,这其中的艰辛无法想象。靠着反复临摹字帖,谢邦吉硬是用左手写出一手漂亮字。一只手画数学图形,他无法使用尺子,就反复练习徒手作图,如今随手就能画出流利的线条。多年来,他自制教具、学具100多件,经常参赛获奖。当年老师要自己刻试卷,冬天刻蜡版的钢板比冰还凉,谢邦吉独手刻钢板,一张试卷要忙活半个晚上,往往试卷刻完了,手臂也没有知觉了,但他乐此不疲。
教学之余,谢邦吉参加了中等师范函授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由于业务过硬、成绩优异,1995年他正式转正为一名公办教师。
情暖山村孩子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谢邦吉就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开学时,他就精心建立学生档案,把学生家里基本情况、家长联系方式等记录在册。
石寮村现有330户1533人,大多散居在大大小小的山旮旯里,17名小学生中竟有9名“留守儿童”。谢邦吉和谢治森老师任教小学一、二年级,都是班主任,包揽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两人团结合作,整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自1995年起,谢邦吉还被推选为石寮村计生协会理事,他对计生户孩子和留守孩格外关爱,并经常利用家访进行计生宣传,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石寮小学四面环山,山路崎岖,每天护送住家远的学生回家是谢邦吉教学之外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雨天山水暴涨、路面被淹,他就翻山越岭把滞留在校的学生送回家。
让家长们记忆深刻的是,每到节假日,谢邦吉每天都会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嘱咐安全注意事项。农忙时节,家长没时间到学校接孩子,他就将孩子们挨个送回家。记不清有多少次,他为了护住学生自己却滑下山坡,摔倒在地。一次,他牵着两名学生过木桥时,不想踩断腐朽的木桥,师生一齐掉入溪流,他奋力将学生推上岸,全然顾不上自己小腿鲜血直流。2008年,谢邦吉发现学生谢昌规过于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无心学习,便将他带回家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生活,给他添置学习用品和衣服鞋子。慢慢地,谢昌规变得乐观好学了,成绩提高了,笑容也多起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还有较强的重男轻女思想,有的家长因交不起学费想让女儿辍学。谢邦吉当时月工资300多元,生活甚是清贫,但他每年都会为学生垫付1000多元的书簿费。在他的努力下,石寮村没有一名学生辍学。“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放弃学习,应该让他们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谢邦吉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谢邦吉的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全乡前茅,30多名学生先后考上大学,走向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逢年过节,当昔日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他时,便是他最欣慰最幸福的时光了。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7-26长汀县举行“文明润心·创城惠民”创建省级文明县城集中宣传活动
- 2017-07-26文明办主任访谈丨林立辉:守护传统文化,厚育文明乡风
- 2017-07-26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
- 2017-07-26让“朋友圈”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文明圈”
- 2017-07-26文明礼仪践行行动
- 2017-07-25长乐市开展迎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督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