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只是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互动中的一个章节,也是“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一个片断。为什么“好医护”能够深深打动现场近千名观众,让很多人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引起社会各界公众的共鸣?笔者以为,“好医护”的道德风范在全社会起到了领航风向标的作用。
“好医护”是职业道德的精英。纵观现场交流活动推出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典范,他们大都是医疗卫生界的标杆式人物。虽然他们中有的是大师级的专家学者,有的是普通的护理人员或团队,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把职业需求做到极致。是的,如果你让一个爱岗敬业的医护人员脱离工作岗位学雷锋,那要看他们有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必要条件;如果你让这样一个群体结合实际发挥特长,潜心业务岗位奉献,就有可能形成超出平凡的效果。“B超神探”贾立群、“国医大师”李济仁、“皮肤科医生”段逸群等一批“中国好医生”,“国际造口师”蔡蕴敏、“抗艾勇士”杜丽群、六姐妹护理组等众多“中国好护士”的推出,带给人们的很多启示,其中,做一个好人可以从自己从事的职业开始,做好做优“份内”的事,也是满满的正能量。如果每个行业都能如此,职业道德建设的庭院里,岂不早已繁花盈枝万紫千红?
“好医护”是社会公德的标兵。从“时代楷模”“B超神探”贾立群医生的事迹中不难看出,做一个好医生,不仅要医术高超,还要医德高尚,医德共济才能打造“金字品牌”。在医患矛盾时有发生的今天,人们对好医生的评判标准不是官方规定,而是患者口碑,更多倾向于社会公众的感受。专家级大夫在北京住50平米房子、为防患者红包将自己衣兜缝死、忍着自身病痛为患者做检查,这就是“中国好医生”贾立群,从医36年来,他的感人之处,不是仅仅“接诊30多万人次无一漏诊误诊,确诊7万多疑难病例,挽救了2000多个急危重症患儿的生命”,更多的是他对患者的态度,有这样的好医生,何愁医患关系紧张无解?从小处看,“好医护”是个人道德修养所为;从大处看,“好医护”是社会公德建设的春华秋实。在探索道德建设的征途中,“好医护”领军社会公德成为标兵,为更多领域提供了参考和辅导。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的举办,仅仅是主题性身边好人互动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推荐评议好人活动接地气,让公众感同身受;这样推评出的好人典型,公众认可能信服,必定能够成为领航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丛胜日)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