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责,责任如山
“干部就要干事,担当就要担责。”这是王荣生同志的座右铭。
1973年夏季,王荣生同志在部队开车,有一次在送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的休息时间,王荣生同志看到不远处公路上有一辆车向后溜坡,眼看就要撞到其他车辆和行人,王荣生同志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双手拼命顶车,结果自己被车顶到一棵大松树上,右手虎口被夹得血肉模糊,虽经医治最终还是落下了三等残疾。
1984年4月,王荣生同志从部队转业到福建高院,他先是在行装处车队开车。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那时,他的儿子才2岁半,都是父母帮忙带,自己没有带过,他晚饭从来没有在家里吃饭,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们夫妻关系不好。每当妻子抱怨时,王荣生同志就解释说:“今天我们能有幸地坐在明亮的大厅里工作、学习,每月拿着国家发的俸禄,衣食住行都有保障,比起周围下岗职工,无工作之人等等,我们算是非常幸福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工作,拿了国家的钱,不干工作那叫缺德!”
他始终注重安全行车,一有空闲就掏出随身携带的交通安全法规、驾驶员手册反复学习,并通过深刻剖析一个个鲜活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警示自己。他爱车、惜车如命。每次出差回来,他总是把车擦洗得干干净净,就是有一个污点,他也要用牙刷刷干净;车子有了哪怕一点点小毛病,他都放心不下,非修好不可;他从不开“疲劳车”“英雄车”“斗气车”。同时,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行车经验,对道路、季节、车况、任务等不同因素影响下可能引发的危险点进行认真分析,向有关领导提出了许多安全行车的意见建议。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他成功创造了行车百万公里无事故的“神话”,1995年他被福州市评为先进驾驶员,并授予百万公里安全奖章。
1989年,因工作需要,王荣生同志调整岗位到福建高院办公室,负责院机关信件和机要收发工作,这一干就是25年。众所周知,收发工作岗位平凡,但责任重大。特别是机密文件的收发与传送,保密要求高,时效性强。为确保国家秘密载体传递过程的安全、准确、及时,王荣生同志重视对每一封机要文件传递过程的控制,严格履行登记、签收、备案等手续,确保万无一失。每天早上一上班,王荣生同志就马不停蹄地将昨天收到的机要件一份份登记分类,然后准时赶往省直机关公文交换站;每天下午15点,他将大包小包的机要件打包成捆装到平板车上,再从六楼拉到一楼,然后一捆一捆装车送往省邮政机要部门。福州的夏天特别炎热,他提着成捆的机要件,常常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把一条毛巾挂肩上,时不时擦擦汗,但从没叫过一声苦。福建高院民三庭的年轻干警曹慧敏回忆,2012年春日里的一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她看见王荣生同志下车后紧紧把装着交换信件的箱子抱在怀里,生怕有一滴雨滴到箱子上,他身上都水淋淋的,但他始终认为箱子里的机要比他自己更重要!
每次遇到有急件要送出,他总能随叫随到。每逢节假日,别人都放假了,他还甘受寂寞,坚守岗位,有效保证了院机关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有一段时间,王荣生同志还担负着文秘科保密废纸的化浆任务,每次他要亲眼看到每片纸都倒进化浆池才离开。有时遇到化浆机器出故障,他就在那边等。化浆师傅见到了好心对他说,老同志,你放心,我们会做好的,你请回吧。他说:“那不行,没有亲眼看到保密废纸入池,任务不算完成。”
“收发是人民法院的窗口,是文件传输的驿站,是审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岗位,但是越普通的岗位越需要一颗耐心、细心、责任心,而这些,老王全部做到了,实在难能可贵。”福建高院办公室调研员唐一民感叹说。
就这样25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每年经手近万件的机要件、信件、文件,做到了一件不少、一件不错、一件不漏,并连续22年被省直机关公文交换站通报表扬。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