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第六届全国和第五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第五届> 助人为乐 > 正文
叶德奕
http://wmf.fjsen.com 2017-07-17 16:23:37 来源:省委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一颗延伸的感孝心

  “我们的‘儿子’来了!”星期六一早,周宁县黄埔敬老院的老人们正沐浴着暖阳,陈佛新老人眼尖,看见从远处走来的叶德奕喊道。原来这个周末,叶德奕特意赶到敬老院为李郑生老人过生日。为了让老人家高兴,他专门订做了一个蛋糕,买了水果和面条。“德奕一段时间没来,我们就感觉少点啥。”陈佛新说到。在黄埔敬老院,提到叶德奕,老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在这些孤寡老人眼里,叶德奕就是他们的孩子。“每个节日,这孩子都送东西给我们,一次不落,说句心里话,就是自家的孩子也难做到啊!”78岁的王得海老人说。

叶德奕与黄埔敬老院结下不解之缘始于2004年,第一次走进敬老院,看到老人们生活条件艰难,衣服上满是补丁。从那以后,敬老院的老人们就成了叶德奕心里的牵挂,逢年过节,叶德奕一定会到这些孤寡老人身边,嘘寒问暖,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新衣服,从未间断。为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他还省吃俭用,为敬老院添置了洗衣机、电热毯、电视机等,还买了DVD和各种老人喜欢的碟片,多年来他花在老人们身上的钱就达4万余元。

不仅如此,叶德奕还是周宁人眼中的“老好人”。周宁县青壮年大多外出经商,家里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遇到病灾往往无人照料。谁家有困难,谁家需要帮助,叶德奕就主动伸出援手。他先后义务护送80多位病人到宁德、福州等地就医。有人问:“你图什么呀?”叶德奕笑着回答:“谁家没个难事,只要大家帮一把,难关总会过去的”。

多年来,受到叶德奕帮助的老人数不胜数:南平顺昌县孤寡老人杨华,叶德奕从1992年开始,每月给他寄去生活费,直到2004年老人去世;寿宁县的唐世勋父子得了肾病,叶德奕通过汇款,让他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一份宽广的父爱

认识叶德奕的人都知道他有个爱好——跑马拉松,而他跑步却有个“怪癖”得赤脚。“不如用买跑鞋的钱去帮助别人。”如同坚持赤脚跑马拉松一样,叶德奕也在助学的路上,默默坚持了二十多年,被人们称为“赤脚大仙”。

叶新亮是叶德奕的儿子,虽是独子,但他从不缺“兄弟姐妹”。“自我记事起,就知道我家是个大家庭,从没见过我妈用小电饭煲煮过饭,直接上大蒸笼、大铁锅,每回吃饭都得用‘抢’。”

叶德奕的爱心感染着她的妻子。妻子叶美梅,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从不理解、到支持,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与丈夫先后为80多名孩子提供免费吃住,他们中有单亲家庭的、有孤儿、有家庭困难的,最多的时候家里住着11个孩子,少则5、6个,每个房间得摆3张床铺,有些孩子一住就是7、8年。

“十多张嘴,满满一大缸米,几天就见底。”为了这些孩子,叶德奕夫妇俩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搭进去了。

叶德奕是土生土长的周宁人,高中时,他得了一场大病,母亲也在那时病逝。回想当年,老叶坦言,没有邻里乡亲的帮助,他承担不起沉重的医药费,也走不到今天。

这些年,叶德奕妻子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家里的孩子也渐渐少了,但是叶德奕资助困难学生的脚步并没有停止,2014年资助困难学生魏盈3000元、2015年资助10名周宁十中的残疾学生每人1000元、2016年资助困难大学生周李清3000元,圆了这些孩子的求学梦!

除了帮助当地的孩子,叶德奕还资助过很多外地的学生。在叶德奕家,最多的是汇款单收据和信件,满满的几个抽屉。金额少的几十元,最多的达到6000多元,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92年,最近的是2017年,而汇款对象全部都是需要帮助的人。20多年来,叶德奕用汇款方式资助过的学生有20多人,单是汇款金额就有7万多元。

霞浦县长春镇的游丽,从初中开始,叶德奕就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如今她已成为一名公务员;叶德奕资助的清流县单亲家庭学生黄秋琼,2012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如今已在深圳工作成家的何振明,是福安甘棠镇的一名孤儿,2003年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叶德奕从报纸上得知他家境困难就一直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

有人说:“你又不是大款,何必帮助那么多人?”也有人觉得叶德奕另有所图……对于种种的不理解,叶德奕淡然一笑,平静地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想着自己,钱花光了还可以再挣,可是学习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很满足。”

周宁的山山水水无声地记录着叶德奕这名普通电工坚实而闪光的足迹。专业、踏实、守诺、奉献的正能量如同光明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